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在古代搞义务教育 > 分卷阅读224

分卷阅读224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视野,提高政治敏感度,让你的文章立意更加深远之类的广告词。

虽是临时加上去的,但看起来跟前文互相呼应,浑然一体。

王灵均这才满意了,又叫下人拿来戚博翰送的贡品金丝墨:“辛苦啦辛苦啦,这可是贡品,我也就这么一点,全都送你啦。”

慕容温瑜受宠若惊,虽然他慕容家是大世家,可那进贡给皇帝的墨和砚都轮不到他这个小辈用,但是哪个读书人不爱这个!此时心中对王灵均的一丁点不满也灰飞烟灭了,甚至差点就感激涕零!

而王灵均,把戚博翰送给他,督促他用功读书的东西全部送出去之后,顿时有种掩耳盗铃的舒畅之感,对慕容温瑜更是遇到了知己一般惺惺相惜起来。

第164章

第二天,慕容侍郎的的文章一经刊登,陶鹏飞早就准备好的宣传攻势立即铺天盖地地展开了!

这一天,住在京城的人,只要走到大街上转一圈,就没有一个人不知道,慕容温瑜的文章在民生日报刊登了。

慕容温瑜在读书人心目中的地位,可比普通侍郎要高不知道多少。一听到慕容的名头,学子们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买一份报纸再说!

而买了报纸之后,有大批学子折服于慕容温瑜的文采之下,又有不知道多少读书人,这才正视起了这份关注民生的报纸。

陶明杰也没有浪这次千载难逢的宣传机会,在时事点评结束之后,又见缝插针地打了一波宣传,将后续会有国子监先生讲课的消息放了出去,把京城学子们的关注度彻底引爆!

慕容温瑜的文章只能用来瞻仰,而国子监的先生教授的东西,那可是能为科举加分的!瑞朝这么多学生,又有几个能进国子监。但若是花一文钱买份日报,不管是谁都能听一节国子监先生的讲课!天下间还有比这更划算的买卖吗?没有!

一时之间,民生日报在京城学子之间名声大噪,日报的销量也终于有了明显的上升。虽然支还是赤字,但也比以前好许多了。

获得了新的成就,王琬凝和陶明杰并没有就此沾沾自喜,因为虽然吸引了新的读者群,但民生日报立足的根本点,还是民生。然而百姓们文盲率太高,是个非常大的阻碍。

二月四日是星期一,也是民生日报社每周的例会时间。社长王琬凝将这个核心问题提出来,跟日报社的三个小领导一同商议。

陶明杰率先开口道:“那些耕种的技巧,我们已经全部刊登完毕了,但是百姓们能学到的却不多,这全是字的形式,实在不利于在百姓当中传播。”

“那不如换成画册?宁安那边的画册不是有现成的么,就是印刷成本可能会比较高。”陶鹏飞说着,转头看向陶小妹。

宁安那边不仅有沤肥的教程图册,那些由老农总结出来的技巧也都经过几年的时间考验,为宁安的亩产贡献出了极大的力量。而那些画册,也已经逐渐打磨得尽善尽美,不需要有人在旁指引,农民们只要看多几遍,都能理解图案上是什么意思!

这些指导手册,被陶然这个起名废,命名为《天工开物》,成为了宁安最受欢迎的特产。

陶小妹在自己带来的账本上看了几眼,道:“如果日报的销量能持续上涨的话,负担这些印刷成本不成问题。”

日报现在的经是每月十两银子,除了人工薪资之外,印刷厂那边虽然是自己人,但也要他们成本价的。否则要个财务组有什么用,不用估算报纸的销量,闭着眼睛瞎几把印报纸就行了!

在今天之前,日报每日都是印一千份左右,勉强能卖光,还能留几十份存底。今天陶小妹预估到了销量一定会很火爆,就下单印了一万份,没想到现在才刚过晚饭时间,库存就给清空了,赚了经可以来尝试一下印画册。

慕容温瑜的和民生日报成为了京城热议的话题,而当那简明易懂的宣传画册出来之后,民生日报终于引起了农民们的注意!

至此,民生日报才打破之前不尴不尬的地位,开始在京城彻底风靡起来。

远在边关的陶然对民生日报的变革并不知晓,二月五日是边关开互市的日子,陶然自然是要去凑一番热闹。

当天早上陪宝贝们吃过早饭,陶然就带着两个影卫,还有一个邱裕安排的翻译,便出城去了。

跟着陶然一起出城的,还有熙熙攘攘的瑞朝商人。他们从瑞朝各地赶来,带着瑞朝特产的丝绸、茶叶、陶瓷,还有一些人脉更广的商人,还带来了玻璃器皿和镜子!

陶然今天还是第一次见沂州城如此热闹的一面,毕竟沂州府并没有什么娱乐活动还又冷又干,这些商人在等待互市的时候,基本都是待在客栈里不出门的,不看不知道,沂州城里那些石头房子里竟然悄悄住了这么多人!

随着人流走了一段路后,陶然就看到了用简易栏杆围起来的一个小广场。在栏杆周围,每隔五米就有一个装备良的瑞朝士兵驻守。他们身穿亮银色盔甲,手持反射着寒光的长矛,腰杆笔挺地站在那里,让人有种莫名的安全感。

然而这对于匈奴商人来说,不仅没有安全感,还十分吓人!生怕一个行差踏错,就要被长矛捅穿一般,弄得生性豪迈的匈奴商人在互市里,连说话的声音都小了几分。

陶然衣着光鲜,气势也与平常人不同,一进到互市,两国的商人都下意识地远离了这个有可能是麻烦源的主。

陶然对此倒是乐得清闲,左看看右看看,想寻找一些瑞朝没有的新奇玩意儿。

不过转了大半圈,陶然就有些失望了。因为匈奴商人能拿得出手的,无非就是皮毛和牛肉干。至于铁、马和盐之类的,都是私底下悄悄交易,没有哪个匈奴商人敢把那些东西摆到明面上卖,除非是不想回匈奴了。

如今快到夏季,皮毛的价格已经开始下降,而牛肉干的地位更加尴尬。价格贵就算了,瑞朝境内还有许多替代品,基本卖不出去。

不过这些商贩并不担心,因为这些皮毛和牛肉干,最后都会被守卫的士兵买回去。士兵们对外说是兄弟们要打牙祭,但陶然知道,那是王君浩在囤物资。

皮毛不用说了,在棉花没有普及之前,永远是硬通货。牛肉干易于保存,特别是在沂州这种干燥的地方,至少能保存一年,而且还是管饱的肉类,在军中十分受欢迎。

陶然穿越之后,基本没怎么吃过牛肉了,于是也跟风买了点牛肉干便离开了。

虽然在互市里一无所获,但陶然还是发现了让沂州百姓赚钱的机会!

这互市每五日一次,瑞朝的那些商队定不可能是算好互市开的那天才进城的,期间必定会留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