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在古代搞义务教育 > 分卷阅读229

分卷阅读229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车呢。

“让烧陶和烧玻璃的工匠配合你们一起建个炉子吧,你们先烘着,实在不行就只能想想其他办法了。”现在总归是管道建起来了,若是没有水车的话,到时候直接让人把水一桶一桶倒到管道开头,也比直接挑水来得方便。

这么一想,陶然也就安心了下来。

沂州这边悄无声息地开始了变革之路,京城也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

琉璃阁又放了个大消息,今年六月一日,琉璃阁要再次拍卖国道的承包权!

这消息最开始是在民生日报上刊登的,随着说书先生的宣传,这一期的日报卖得特别火爆!不少家中经商,或有亲戚朋友是富商的人,都纷纷买了好几份,打算托人送给需要的亲人朋友。

这个消息日报上一连刊登了半个月,随着消息在瑞朝境内的传播,那份物美价廉的民生日报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农民们看到了农桑版面的画册,又恰巧如今是春耕,激动得如获至宝。

而书生学子们看到那时事板块国子监先生的讲课,也像京城学子们一样喜不自胜。

一开始只是商人们的狂欢,到最后民生日报俨然成为了全国最热门的话题!

一些有人脉的人,都纷纷托京城的亲朋好友给自己屯点报纸,到时候一起寄过来。而没有人脉的,也都四处探听,只求借那报纸一观。

这段日子民生日报的销量出现了高峰式地攀升,周一例会上,陶小妹和陶鹏飞都提出了这个问题。

陶鹏飞十分激动道:“我觉得是时候将民生日报进一步推广了!”

“从上周一开始,报社财政终于出现盈利了,而且我估计这个数字不会回落,可以适当增加渠道的铺设。”陶小妹将自己的账本递给王琬凝。

陶明杰对此也略有所闻,此时也很是高兴:“鹏飞,你有推广计划了吗?”

“我们跟各地书店合作如何?”陶鹏飞今天是有备而来,直接掏出了三份计划书,递给其余三人,自己则不需要草稿,侃侃而谈,“我们先在日报上刊登寻找合作的信息,让有意的书店来信,我们再挑其中比较有诚意的合作。”

合作模式陶鹏飞也仔细构想了一番,离京城近的地方,可以将报纸攒着,每周送一次,远的就一个月送一次。毕竟民生日报虽说是日报,但实际上时效性并不是特别强,攒上一年半载也不影响其最大的功效。而运则由报社和书店一同承担。

报社会将日报成本价卖给书店,利润是报社和书店三七分,但书店要承诺每份报纸不能卖超过一文钱。

陶小妹听完,并不是很赞同:“如此一来,远一些的地方,利润可能抵消不了运。”

“哎呀,我们报社的目的也不是要盈利嘛,只要亏得不多就好啦。”陶鹏飞不以为然道。如今陶小妹跟陶鹏飞的关系可以说是势同水火。渠道铺设需要钱,但每次找财务申请,都是一大堆麻烦的流程,而且还不一定能要到多少银子!这大概就是所有业务部门跟财务部门从古至今最核心冲突了。

“我觉得如今一下子将渠道铺那么广,很容易摔跟头。”陶小妹也板着脸道。虽说如今财务部只有她一个人,没有以前当主编时那么多手下使唤,但她身上的气质却愈发稳重。这些日子,她一个人掌控这么大一个报社的财政,让她比当主编时视野广阔了许多,也迅速成长了不少。

陶鹏飞自觉完美的计划受到了质疑,转头看向王琬凝。

第168章

王琬凝脸上带着浅笑,道:“这个计划不错,可以先从淮阳试起。”

陶鹏飞闻言,知道王琬凝也认为这步子迈得太大了,心中说没有不满那肯定是假的。不过自己计划还是被肯定了,而且一旦淮阳试验成功的话,往全国推广还会远吗?!这么一想,陶鹏飞又立即变得干劲满满起来。

“淮阳一共有十五个县,加上淮阳府,就一共可以找十六家书店合作!”陶鹏飞说完,看到王琬凝点头同意,散会之后立即飞奔回去写更加详细的计划书了!

二月二十日,陶然的木匠们竟然将水车给赶制出来了!

彼时陶然正在跟邱裕、王君浩商量重建军营的事情,家中小厮突然来报,陶然和邱裕的激动得直接站了起来!

“太好了!如今才过了午时,今天就把水车给装上去吧!”陶然让小厮回去通知木匠们。

邱裕也连忙道:“大人,不知下官能否前去观望?”

“可以呀,王大人要来吗?”陶然转头看向王君浩。

王君浩在宁安待那么久,什么水车没见过,并不稀罕道:“下官还是先带人回去丈量土地吧。”

陶然这次重建军营的野心不小,可不是简单地盖几间房子这么简单。他是想要建一座设施完善的军事基地,必须地把所有的土地丈量完,才能开始规划。

陶然也不喜欢跟王君浩相处,点了点头便放行了。而后带着邱裕直接带到了木匠园。

此时木匠们正在给水车的组件装车,邱裕看到园内摆放着形状不一的木片,眼睛瞬间发亮,连忙对陶然问道:“陶大人,这可就是水车?”

“是呀,辛亏赶上了,否则棉花田那边不知道要被耽搁成什么样。”陶然说着,也是松了一口气。虽说人工提水也可行,但终究没有水车效率高。而且既然水车这安装在小沂河,那这周围的农田就都能受到福泽!这一举两得的好处,损失了着实可惜。

邱裕也是知道这一点的,所以如今才这般激动。虽然王君浩有带水车的图纸过来,但奈何沂州树少,木匠更少,根本找不到人和材料来做这水车。所以陶然的这一架,可是沂州第一架水车,这让邱裕怎么能不激动!

陶然和邱裕一起出现在小沂边,立即引起了沂州城百姓的围观。特别是看到木匠们在有条不紊地组装水车,百姓们对那些体型巨大的木板全都好奇得不得了。

这些木匠都是熟练工,只花了半个时辰就搞定了。

当这个两米高的庞然大物在水流的冲击下缓慢转动起来的时候,围观的百姓皆是发出了一阵惊呼!而邱裕也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水车缓缓地转了一圈,到达最高点的时候,将水倒进了管道预设的盛水台上。然后水流开始不急不缓地沿着管道,往棉花田的方向流去。

陶然心念一动,跟着水流往前走,邱裕连忙跟上。而其他看热闹的吃瓜群众不明所以,也跟在身后。

五里的距离,其实也就两千五百米,陶然步伐虽快,但也走了将近四十分钟。等他到的时候,管道下方新建的蓄水池已经灌了一半的水了。

这蓄水池有五立方米,在底部、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