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在古代搞义务教育 > 分卷阅读250

分卷阅读250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的盔甲!

还有他们手上的武器,利刃边缘仿佛能切碎光线一般,懂行的人一定能看出,这是一柄削铁如泥的宝贝!

而且盔甲虽然只赶制出了一万副,但是兵器的工艺简单,六万人中起码有半数都换上了新武器!远远看去,简直就是天兵天将下凡了好吗!

平叛的军队如此高调,丝毫没有掩饰自己实力的意图,这倒让李玉龙有些拿不准了。这是在虚张声势?抑或只是冰山一角,戚博翰有更厉害的秘密武器?

陶然也在关注着那边局势,又看着自家的两万军队已经训练得像模像样,但是对比他以前见过的戚家军还是差了一丝凶狠劲,脑海中突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东北、西北,去京城的路都只有一条,从地图上是呈现一个不甚规则的丫字。也就是说,西北和东北两条路,最终会在一个地点相遇汇合,再往京城去。

东北这边的这条路,比西北的要短三分之一,再加上官道的铺设,想要到达交汇点,快马加鞭只需要两天,急行军五天。

而李玉龙带领的军队,还有十天才能到达交汇点。王将军定下的交战点,是在过了交汇点后的两百里处,一个空旷山,打算来一个瓮中捉鳖。

陶然老神在在地摸了摸下巴,提笔写了两封信。一封给戚博翰,一封给王将军。

他要将自己这两万士兵送去真正的战场实习一下,跟王将军前后夹击,断了李玉龙的后路!

陶然写给戚博翰的信中,反复保证自己绝对不跟过去,只让王涛和李威带队,自己一定乖乖待在沂州。戚博翰一想,觉得沂州分两万兵过去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便答应了。

但是同时,他吩咐暗卫看住陶然,不让他离开沂州半步!

陶然自然感受到了暗卫们的严防死守,不由得嘴角一抽。

他对天发誓,真的没有要跟过去的心思好吗!他一个身份贵重的小弱鸡跟上去,不仅对战场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反而是个非常大的累赘!最重要的是,他在意的人都不在,他跟过去干嘛?战场一日游吗?

陶然高贵冷艳地翻了个白眼,转身去跟王君浩商量这次的出兵。

如今匈奴虎视眈眈,绝对不能让他们察觉沂州的兵力撤防了。

恰好此时坞堡城墙已经加固完毕,接下来的工程都是内部建设,士兵们不适合再住在里面了。于是陶然明面上下令,让他们回城内暂住。

而城内兵营里也给相应增加了帐篷和粮草支出。实际上分过去的粮草,都给两万兵马带到路上去吃了。

安排好之后,出征前陶然也不方便做什么战前总动员,只让王涛和李威悄悄跟士兵们说,这次上战场,除了有寻常的军功奖励之外,他还自掏腰包,士兵们斩杀一个敌人的头颅,回来能换一两银子!

就算李玉龙的十万大军一个活口没留,他最多就支出十万两银子。陶然数了数自己账上的钱,心里一点也不慌。

而士兵们在参军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军功的好处,本来就对战争是跃跃欲试的,没想到这次竟然还有额外的补贴,顿时帐内气氛到了顶点!当天夜里,两万兵马悄悄离开了沂州城……

这下六万加两万,打李玉龙的十万兵马,应当是十拿九稳了。陶然睡了个安稳觉,第二天棉花田那边也传来了顺利采摘完毕的好消息。

陶然赶到位于沂州城最中心的官府仓库,只见原本空空如也的大仓库,竟被棉花塞满了!

邱主簿连忙上前道:“大人,今年这棉花共成七千五百余斤,其中佃农交了赋税后,自得了一千五百斤,如今仓库内有六千余斤棉花。”

陶然点点头,也就是说亩产一百五十斤左右。

陶然对于这个结果没有发表意见。种植手册上写了,前世农业肥料发达的年代,棉花亩产能达五六百斤,如今这结果比他心里预期还要差一些。

但陶然不敢表现出来,就怕他稍微表现得有一点不满,那这一年辛辛苦苦种棉花的十名老农就要受灾了。想了想,陶然决定摆出神秘莫测的表情,问道:“这些棉花还没去种吧?”

“是。”

“你去跟大家说,等秋完后,各家派几个人来帮忙去种子。每家限量五十斤,去掉的种子归他们,先到先得。”陶然又使出了经典的空手套白狼招数,“以后各家种每一亩棉花田,家中就可有一亩的粮食田税一成。但是每户种的棉花田数量,不得超过粮食田的一半,违者罚款……一亩一两银子,每年!”

这样既能刺激农民们种植棉花的积极性,也能抑制农民们放弃种粮食,而改种棉花的危险想法,还能保持粮食的税比例。棉花虽好,但保命粮更重要!

邱主簿点头应下,陶然又沉思了半会儿,才道:“至于种出来的棉花,除了自家用的,其余全部都由官府统一购,不允许私下买卖。至于购价……你让邱大人和钱长史今晚吃过晚饭后,到知州府集合,我们开个会讨论一下。”

邱主簿接到任务,又匆匆忙忙地离开了。

陶然看着这满仓库的棉花,心里的算盘开始拨得哗啦哗啦响。

六千斤的棉花,去掉种子,至少还能剩五千多斤。这棉花首先是要供应均需的,但这么一点肯定是连每人一身棉袄都不够。

士兵们运动量大,外面还要套盔甲,所以棉袄不需要多厚,但也至少要三斤棉花才能做一身。五千斤最多也就做一千多件,做出来容易,关键是这十万大军要怎么分这一千多件棉袄。

不患寡而患不均,陶然一时间也没能想出个靠谱的法子来,很快就到了开会的时间。

邱裕三人一进来,就红光满面,显然是有什么好事发生了。

陶然眉头一挑,问道:“怎么了这是?”

“大人!今年小沂河水车周边的亩产,提高了一成!”

第184章

这个情况在陶然的意料之中。沂州的平均亩产低,就是因为土地贫瘠和缺水。如今有水车,那附近的亩产提高是也没什么好意外的。陶然点了点头,问道:“只有水车附近的亩产提高了吗?”

“百姓都说今年成大概比去年好了一些,但没秋完,暂时没有确切的数据。”邱裕也冷静了下来,水车附近最多也就十来亩的地,其实也没什么好激动的。毕竟沂州树少,水车的普及难度很大。

“不着急,好日子总会来的。”沂州本来就不是个适合耕种的地方,陶然也没那么天真要将沂州改造成什么天府之国。

但是沂州是全国最适合种植棉花的地区,陶然是打算在瑞朝其他有条件的地方增加亩产。只要能做到全国的粮食产出稳定了,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