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官家 > 分卷阅读343

分卷阅读343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路上,她愤愤道:“这两人竟是越来越不知遮掩!”

宫女附和:“可不是!您瞧钱淑妃那脸红的!”

戚娘子气得眼圈都红了:“这种事儿,若叫陛下知道,得有多伤心?”她交代道,“你可不许说漏了嘴!”

宫女仔细想了一番,自己似乎从未说漏嘴,她立即应下:“娘子您放心吧!”

“真是不要脸!”戚娘子再骂一句,匆匆回嫣明阁。

当晚,赵宗宁在福宁殿用晚膳时,忽然说道:“哥哥,我想好了,就让孙竹蕴做我的驸马吧!”

刚要喝汤的赵琮立即抬头,诧异道:“为何突然做了这个决定?”

“不是突然哪,我这几天一直在想这事儿。我觉着,孙竹蕴很合适我!”赵宗宁说得很笃定。

赵琮仔细观察她的表情,见她的笃定不作假,也露出一丝高兴的笑容:“好。”

赵宗宁身上的重担似乎一下子就散了,她夸张地呼出一口气,再撒娇道:“好饿哦。”

赵琮亲手给她盛了碗汤,叫她喝,并不时轻声叮嘱她。

赵世面带笑意地看着兄妹俩,心中也很平静。他为钱月默可惜,也不过可惜那么一会儿,只要赵琮高兴,谁难过,都与他无关。

赵宗宁的终身大事定下来,赵琮总算能放下一些心。

虽说几乎已定了下来,赵琮却未立即赐婚。

他知道妹妹的性子,准备再留一个月的时间给她考虑。但他嘴上没说。恰好近期又是秋闱、中秋,还有他的生辰,也不适合说这样的事。

赵宗宁是他唯一的妹妹,即便赐婚,他也要办得风光、热闹。

待进九月,女真那处应当也有消息要传来,到时赐婚,人人还得赞一句是公主带来的福气。

赵琮心中都打算好了,用完膳,他留赵宗宁住宫中。

赵宗宁摇头:“没地方住,别叫她们再拾屋子给我了,我回去了。”

“你可以住钱淑妃那处,你往常也住过的。”

赵宗宁却坚持要回去,赵琮也不多问,派人送她回公主府。

她走后,赵琮回到榻上靠坐,叹气说道:“不知不觉,妹妹也要嫁人了。”

赵世往他靠了靠,将他揽到怀中:“她有公主府,有陛下,也有我,即便嫁人,也没人能欺她。”

“朕知道,只是唉。”

女孩子成亲前后总有变化,决定是自己下的,赵琮此时却也有些彷徨,并不知自己做的决定到底对不对。只是他想到,自己这病秧子的模样,万一真早死,赵世是男子,且还有自己的娘。妹妹却只有一人,又有谁能给她依靠?

他想,他这样做是对的。

即便孙竹蕴不一定能活得久,但作为教会妹妹去喜欢的人,他很合适。

“公主她都会明白的,陛下放心吧。”赵世劝他。

“嗯。”赵琮点头,闭上眼睛,躺在赵世的怀中,没一会儿便睡了过去。

这些日子格外忙碌,耶律钦不时有信传来,京中秋闱的事格外多,中秋与生辰,也总有人拿事来问他。赵世实际已帮了他许多,但有些事总要皇帝盖章敲定。

赵世也知道他忙碌,他看灯下赵琮的睡颜,不由便低头在赵琮的眉心印了个吻。

每当这个时候,他便会幻想两人隐于山林的生活。

幻想痛快了,他笑了笑,轻手轻脚将赵琮抱起来,送到床上,扯了幔帐,他翻身抱着赵琮,一同沉入梦乡。

第180章只可惜,有些人就是不愿等。

赵琮虽未立即赐婚,但嫁妹妹到底是件大事,他自己纳妃子的时候,都从未过问。换作赵宗宁,便不同。

那日宫中宴席过后,赵琮便令福禄与染陶去准备各式物件,若要成亲,总要等到翻了年。公主嫁人无需住到男方家,也无需到对方家量尺寸打家具,更何况孙家早被封了。但公主府要修缮,府内的一应器具也要换新的。

也幸好赵琮从来不缺金银与好东西,更不缺人使。因有个妹妹,也是早就开始为她攒嫁妆。虽不如大多数母亲那般细致,但有染陶帮着打理,这些年来攒了不少好东西。染陶每隔一日便要出趟宫,往返于公主府与宫中,将作监的官员也早就去公主府量了尺寸,更别提宫中的六尚局,尚衣局已着手为其做嫁衣。

寻常人家,小娘子出门,都是自己做嫁衣。

赵宗宁自小到大就没做过女工,一点儿不会,到时候拿头盖绣朵花意思一番即可。

这样的动静能瞒得了大多数百姓,却瞒不了所有人。但凡官宦人家,有门路的,能打听到消息的,都知道陛下这是要嫁公主了。只是还不知是要嫁给谁,也不知什么时候要嫁,但忽然准备起来,左不过也就这一两年。

有人渴求着做驸马,自然也有人家不愿做驸马。一些家有俊俏郎君的落魄人家成日做梦,梦着陛下能瞧中他们。重臣人家却有些胆颤心惊,生怕家中出息郎君被陛下瞧中。一当驸马,还有什么前程可言?再者,宝宁公主那个性子……哪家受得了,嫁过来就是供菩萨,还是个极难供的菩萨。

只可惜,陛下与福宁殿中的人口风严得很,一丝不透。

即便是参与其中的将作监与六尚局也是一问三不知,倒不是故作高深,是真的不知道!

细数起来,近来全部都是好事。

即便有端午那桩丑闻,也有易渔这株忽然冒出来的杂乱水草,但丑闻已解决,赵从德不足为惧,水草也终究会规矩起来。

赵琮面上每日都带着笑,连带着整个朝廷的官员都乐呵呵的。

秋闱的日子也一日日地靠近,赵世虽不主动揽事,身份到底在,常有人拿事请示他,他这些日子也常往宫外去。再者公主府的事,赵琮不放心,叫他常去看看。

穆扶找了一圈儿,没在东京城中找到连姓秀才,只好又顺着官道往回找。

穆扶没找着,却有人无意中碰上了。

所谓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从来不是说说而已,赵琮布眼线也从来就不需要有任何避讳,穆扶找连姓秀才依然得藏着掖着找,毕竟他是赵世的人。

赵琮的眼线们却是正大光明地守在各个州府与驿馆。

连姓秀才研得这门技术也是近两年的事,这回,他上京凑热闹,随身带了那些书册。他心中也是很得意的,为自己能钻研出这门技术。

连秀才读书上头没天分,偏偏善于经商。初时他也很郁卒,后头做生意发了财,他就再也不在意这商人与读书人之别,怎么他也是个秀才。他带着这些书进京,指望多卖些银子,毕竟是稀罕物。

到应天府时,他住在旅店中,应天临近开封府,赶考的学子也是众多。他便开始兜售那些稀罕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