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只希望五百斤
上位者,荣辱不惊。
这是崇祯一直秉承的圭臬,尤其是作为一个皇帝不能让朝臣们通过情绪看透皇帝内心的想法。
这七年来经过大明蒸汽机、土豆等一桩桩挟山超海的冲击,崇祯本以为自己的内心已经磨砺的足够荣辱不惊了。
听到亩产千斤四个字,正在批阅奏章的崇祯,手臂一抖,在这本东林党弹劾奏章上从左划到右,留下一道横过整个奏章的批红。
每本奏章在内阁都是有备案的,皇帝也不能随便撕毁奏章,就算能崇祯也不敢,这是对于皇权的藐视。
只能把这本奏章放在一边,等到这本奏章送回内阁,不知道又会引起多少人的胡乱猜测。
崇祯坐着很久没说话,不停的平复心情。
一盏茶功夫过后,崇祯感觉自己已经平静下来了,开口说话了,他那还是过于激动的声音出卖了此时的不平静:“爱卿说的可是真话。”
低眉顺眼的王承恩忍不住把视线从脚尖移开,不留痕迹的盯着朱舜,看似很随意,但这位东厂督公却是有些紧张。
向来不信奉任何仙佛的王承恩,竟在心里默默祈祷,祈祷这件事一定是真的。
即便是空想一般的祈祷,王承恩都不敢祈祷亩产一千斤稻谷,五百斤就已经足够了。
在这位东厂督公心里亩产一千斤和亩产一万斤、十万斤其实没什么区别,都是天花乱坠的吹嘘。
说一亩地亩产一千斤,还不如说他王承恩一个太监能够生育更让人信服一些。
虽说正常出产二百斤左右的上等水浇田,亩产五百斤已经极为不可能了,但是总比一千斤一万斤吹嘘好多了。
王承恩出身贫寒也是庄稼人的孩子,很清楚想到做到亩产二百斤一户人家要付出多少心血。
首先要有一块上等水浇田,其次从育苗开始,全家人一刻空闲都没有的小心伺候,天气稍暖了,还会搭个棚子在地头看着。
全家人辛辛苦苦半年时间,还是一刻不敢放松的伺候,勉强才能达到亩产二百斤。
突然听到亩产一千斤。
崇祯和王承恩哪里会相信。
内心不相信,却还有一丝丝期待,期待这件事是真的。
朱舜平静的说了一句话:“臣何时骗过皇上。”
“嘭!”
崇祯猛的拍了一下黄绸御案,哪里还有半点的皇帝威仪,就像是拿到一批东风火箭的曹文诏:“倘若是真的,爱卿当为工业侯。”
大明能够封伯的不多,封侯的就更少了,几乎都是开国元勋。
南平倭寇北镇蒙古的戚继光、为大明王朝续命的于谦等等青史英杰,终其一生也未能封个伯爷,可见大明封爵的难度。
更可见崇祯对于亩产千斤是何等的激动和重视,不惜封赏一个侯爷,也要促成这件不可能完成的事。
朱舜过来只是提前打个口风,让崇祯知道他又要坑东林党一把了。
免得到时候为了朱舜着想,否决了朱舜的提议,好心办了坏事。
朱舜没有多做停留,说完这句话就加快脚步离开了乾清宫,回到工人会馆与战略处的两位大才仔细商讨怎么坑东林党。
崇祯和王承恩盯着朱舜离开的背影,看了很久,直到他的身影消失了,还在看着他消失的地方。
崇祯还是有些不敢相信,皱着眉头问道:“承恩,你觉的亩产千斤这件事有几成把握能够成真。”
王承恩知道皇上不是不相信朱舜,只是不相信亩产千斤能够成真,一国之君在天坛祭坛祈谷都不敢祈求五谷丰登到亩产千斤。
能有个亩产二百斤就值得庆贺了,敢奢求亩产千斤便是对上天的不敬,毕竟历代皇帝都觉的这是在难为老天爷。
老天爷都办不到的事情,朱舜能办成?
王承恩没有回到崇祯的问话,反而是看向了乾清宫内的第三人,负责起居注的太监。
起居注太监还在亩产千斤的震惊里没有回过神来,突然有种芒刺在背的感觉,下意识回头看了一眼。
看见了一双漠然到没有一丝感情的眼睛,浑身猛的一激灵,‘扑通’跪在了地上:“皇上啊!奴绝对不会把今天的事情说出去。”
崇祯听到起居注太监的哭喊,蓦地惊醒,自己刚才实在是过于大意了,完全没了当初一人对抗整个阉党的谨慎和小心。
没办法,亩产千斤对崇祯的冲击实在太大了,大到一人覆灭整个阉党的他,都开始失态了,完全忘了旁边还有外人在。
崇祯挥了挥手,示意起居注太监站起来,也不说话了,心里只有期待。
就像是一位参加科举的贫寒学子,在放榜的前一天期待金榜上有他的名字,整个晚上夜不能寐。
崇祯除了贫寒学子般的期待,还出现了一种念头,一种愤懑的念头。
那帮子宗藩世子谁要是还敢说朱舜的谗言,就用砂锅大的拳头锤死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