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东林党争密云
菜市口,米市胡同。
朱舜离开紫禁城没多久,曾经是前任吏部尚书传声筒的郑员外,现在已经官居一司副手员外郎的郑员外,走进了位于米市胡同的便宜坊。
郑员外那身招摇的金色襕袍,早在吏部尚书去世没多久就脱掉不穿了,当他改投在东林党老供奉冯铨门下,又穿在了身上。
郑员外招摇过市的来到便宜坊,倒不是为了吃烤鸭,而是过来拜见恩师冯铨。
老宰辅冯铨有个习惯每隔五六天就要来一趟便宜坊,品尝这里以莲子、茶叶、红枣等填充烤制的莲香烤鸭。
便宜坊东家专门为这位老宰辅设立了一间雅阁,位置极佳,正对一座茶楼的后院,可以看到一片青翠竹林。
郑员外走进青碧绘饰的便宜坊,径直走上了二楼雅间,堂倌们也没去阻拦。
毕竟敢在京城穿戴这么一身金色襕袍的官僚乡绅可不多,郑员外也经常过来,堂倌们认出了这位是从五品的朝廷大官。
郑员外来到雕竹木门,没有进去,静静的在门口等着。
半柱香以后,一名美貌婢女端着一壶茶来到了门口。
郑员外接过来走了进去。
房间的中间有一张黄花梨八仙桌,旁边坐着一位身穿素色右衽衣的老儒,袖口以精巧广绣手艺绣了几株青竹。
身旁摆着一盆文竹,官窑碗碟上的纹路也是青竹,就连老儒手里所用的筷子,也是青竹形状。
这位东林党老儒对于竹子的痴迷,当真到了可以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地步。
郑员外端着一壶上好的蒙顶茶走到八仙桌旁边,倒了一杯:“恩师,请用茶。”
老宰辅冯铨闭上眼睛慢慢品味自己带来的贡茶,喝到第三杯,开始自顾自的说话了:“密云的整饬兵备道有了空缺。”
一句莫名其妙的话,却让郑员外心中一凛,恩师这是对他的考校。
郑员外踌躇了片刻,不紧不慢的说道:“朱舜安排堂弟朱玉前往密云县担任知县,刚开始碰了一鼻子的灰,后来在那些作坊主的帮助下,开始在密云县兴修水利。”
“弟子已经安排一名擅长农学的幕僚看过了,使用那种咱们一直得不到的大明蒸汽机,源源不断的从潮河里抽水,完全可以保证千亩官田不再缺水。”
“朱舜此举的用心不难猜出,应该是为了收买人心,就像当初利用宋家在顺天府老百姓心里的威望,平稳的推行工业派改革。”
说到这里,郑员外莫名的叹了一口气,不论是宋朝的王安石,还是本朝的张居正,改革派向来是以手腕强硬著称。
全是以快刀斩乱麻的暴烈手段,强行推动改革,尤其是一定会死人。
本以为突然崛起的朱舜会极力主张西法党人,效仿王安石和张居正来上一场快刀斩乱麻的暴烈改革。
东林党作为玩弄人心的祖宗,都不用自己出手,有太多手段鼓动老百姓去进攻那些所谓的蒸汽工厂。
谁能想到年纪轻轻的朱舜,是个比内阁宰辅还要沉稳的怪胎,或是早就看透了人心这一层,一直用温水煮青蛙的手段步步为营的改革。
让东林党最擅长的手段无处施展,只能眼睁睁看着朱舜所说的工业革命在顺天府彻底完成。
还没死一名老百姓。
东林党和晋商倒是吃了大亏,尤其是晋商直接从八大晋商成了五大晋商。
要知道每一朝的改革,手段越是暴烈,死亡的老百姓就越多,他们这些身具高位的官僚乡绅不会受到影响,顶多就是贬官罢了。
朱舜在密云县兴修水利,让老百姓感恩戴德,应该就是在为工业革命铺路了。
老宰辅冯铨对于郑员外的答复还算是满意,拿出尚未完成的浮雕三顾茅庐笔筒竹刻,用刻刀慢慢雕琢:“整饬兵备道手握卫所兵马、钱粮、屯田等大权。”
第二句话说的也是很莫名其妙,郑员外略微想了想,明白了老宰辅冯铨的用意。
密云县的官田也受到整饬密云兵备道的节制,只要担任了这份要职,朱舜以密云为支点收拢北方五州府民心的大计,将会功亏一篑。
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条通往草原的锁匙,给大清国运送大宗紧俏货物。
尤其是硝石、硫磺这两样制造火药的朝廷专营物,大清国正在大力发展火器军,有着很大的缺口。
只要能把硝石硫磺运到大清国,转手就是十倍二十倍的银利,比什么生意都要挣钱。
郑员外不留痕迹的看了一眼老宰辅冯铨,心底震动。
宁远大捷,信王继承大统铲除了阉党,满朝君子的众正在朝,这一桩桩振奋人心的改变,明显可以看出大明的气数还未尽。
老宰辅冯铨这是何意,居然这么明显的暗示他去给大清国送去大宗的硝石硫磺。
难道,大清国真的可以入主中原,老宰辅在铺一条后路?
但是大明这些年展现出来的实力,明显气数未尽,为何要去给大清国当个奴才。
老宰辅冯铨落下最后一刀,把手里浮雕三顾茅庐笔筒竹刻送给了郑员外,示意他可以走了。
郑员外捧着这个珍贵的浮雕三顾茅庐笔筒竹刻,面露沉思的走出了便宜坊,踏在熙熙攘攘的米市胡同大街,无意中看见了精巧入微的诸葛亮。
蓦地僵在了原地,很快又迈开了脚步,脸上露出了笑容。
郑员外也喜欢看三国话本,在武将眼里是一场场热血大战,在文臣眼里是一场场阳谋奇计。
在郑员外眼里却是一部贯穿整个三国的世家兴衰史。
诸葛世家作为荆襄的显赫世家,推出龙虎犬三兄弟分别入仕了魏蜀吴,不论最后谁得了正统,诸葛世家始终都能保持兴旺。
老宰辅应该是做了同样的打算,明面上是大明东林党的老供奉,可保冯家几世富贵。
暗地里为大清国提供硝石硫磺,就算大清国入主了中原,老宰辅冯铨同样是大清国的功臣。
郑员外忽然握紧了竹刻笔筒,春风得意:“本官的机遇终于来了,只要本官控制了长城的出塞口,本官在恩师心里的地位就无可替代了。”
“一身绯色官服也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