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女主称帝纪实 > 118.平朔

118.平朔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鄂尔浑河下游北岸, 燕然山南麓。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正值深秋时节,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绵绵草原之上扎了大营, 放眼望去,军帐林立,纛旗猎猎飞舞, 一眼之际甚至望不到边。

就听见不知哪处隐隐传来胡笳之声, 和着范文正的这首《渔家傲》, 曲调悠扬哀伤, 苍凉凄切, 再看看眼前黄草连天的大漠,北地胡尘随风吹来,就难免勾惹出征夫胸中愁绪。

轻骑营正八品千总李大栓站在帐外,怔怔地望着层云翻卷的铅灰色天空,听着那若有若无的边声, 不免思及千里之外的家中妻儿, 心里一时就有些郁郁。

“……上官, 上官?”似乎有人在叫他, 还一个劲扯他袖子。

李大栓回过神来, 扭头一看, 却是自家心腹亲卫,脸色惶惶,小声道:“上官,那歌唱的……不是鱼——渔什么的吗?”

“是《渔家傲》!书都念到狗肚子里去了!”李大栓被下属打断思绪,语气就有点不耐烦。

“是是是……可是这词,不是说行军时不能唱的吗?”亲卫赔着小心,“听着好像是咱们这边营里传出来的,这万一要是让将军听见……”

李大栓猛地一拍脑袋,瞪他一眼,“如何不早说!”一面就匆匆提步,往歌声传出的方向赶过去。

亲卫赶紧一溜小跑跟上。

千总的职衔,按例应掌四千兵,然而轻骑营是精锐,人数不多,李大栓手底下统共也不到三千人,营区自然不如别的营大,他领着人转了几圈,又沿途传兵丁询问,很快也便找到了作歌之人。

却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身形瘦削,李大栓等人赶到的时候,尚坐在那处把玩胡笳,眼神有些发飘,显然是神游物外。

“大胆!竟敢在行军之时吹奏悲声,”李大栓就呵斥,“不知道这是将军明令禁止的吗?”

那少年一个激灵,猛地回过神来,吓得一把丢掉胡笳,战战兢兢跪下去,结巴道:“上、上官,小小小人……”

吭哧半天也没憋出一句囫囵话来,李大栓就皱眉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哪一年入的营?”

“小、小人叫……叫丁、丁二郎,今年十六,去……去年应的征。”

李大栓眉头皱得更紧,“丁二郎,将军曾下过严令,行军扎营在外的时候,严禁唱这种哭哭啼啼的东西,你不知道吗?”

丁二郎瑟缩一下,脑袋恨不得埋到胸膛里,“知……知道。”

“那如何还唱?明知故犯?”

丁二郎抖了抖,似乎是壮了一点胆色,忍不住辩解,“回上官的话,小人并未高声放歌,这胡笳也不是那等洪亮的,况且眼下是造饭的时辰,营里嘈杂,想来也传不了多远……”

“住口!还学会顶嘴了?”李大栓越发生气,只觉这少年十分滑头,遂冷了脸色道,“甭管你唱得声音大不大、现在是什么时辰,只要你唱了,便算周围全是聋子,那也是犯了军规!这许多人也都听见了,我可不能徇私,走罢,随我见将军去。”

一边说一边就指使左右亲卫,要上去拿丁二郎。

丁二郎吓得大哭起来,一面流泪一面后退,却到底不敢挣扎地太过分,被人一边一只胳膊扭住了。

看那少年哭花了脸,心腹有些不忍,“上官,这孩子才十六……”

将军治军之严,那不独是在大同府,整个北疆边境也都是有名的。

“哼,将军离开京城北上充军的时候,也不过才十七。”李大栓冷哼一声,又扫了丁二郎一眼,“犯了军规还要狡辩,已是不老实,如今居然还哭鼻子……且看将军如何发落吧。”

#

他们口中的“将军”,自然就是王徽。

此时正是永嘉二十三年十月底,距离当初那场轰动朝野的大捷已过去了整整两年,大楚沿袭两百余年的女子禁升令,正因那场大捷而废,而王徽和几个手下,也在这三年的时间里不断往上爬着。

两年多前,也就是永嘉二十一年的三月末,王徽亲率一万五千人马奔袭千里,取道桑干河,扎营于陉岭山雁门关之下,先遣死士夤夜挂钩索入关,刺杀守将,后火烧军械库、燃粮草仓,鏖战三日三夜,终于攻破了雁门关,将这座沦入鞑虏之手三百余年的雄关握进了掌心。

而后继续向西用兵,强渡湟水,一面驱逐溃逃柔然残部,一面重建要塞关隘,大本营坐镇雁门关整整十一个月,终于在永嘉二十二年的二月底将鞑子逐出了陕西行省,往西直抵祁连南端焉支山下,往北则直至贺兰山。

至此,整个河套地区广袤丰美的土地,尽数回归大楚版图,太|祖女帝弥留之时也还念念不忘的塞上疆域,总算在两百多年后收复了一半。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妻女无颜色……”

这首自匈奴被强汉驱逐之后便在草原上流传开来的民歌,竟在一千多年之后重新响起,面对“俅特格王”悍然无情的铁蹄,一直坐稳侵略者地位的柔然人终于黯然失色,收拾起毡房牛羊,仓皇四顾,一部分干脆西出玉门,再也不履中土大地;另一部分则尚存几分希望,有些遁往王庭哈拉和伦,有些则取道燕然山色楞格河,往东向燕云上京而去。

王徽倒也没有继续追逐,这场鏖战耗时弥久,便算她本事再大、手下精兵强将再多,也是需要休养生息的,索性便长期驻扎在了雁门关,一面发展农桑物力,一边暗中蓄力以待来年继续征战。

左右——或早或晚,不论是王庭,还是燕云十六州,都会是她的囊中之物。

而这场历时近一年的持久战,也给王徽及其部众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丰厚回报。

河套一带失地尽复,捷报传至金陵时,朝野上下全都沸腾了,不论是两位丞相,还是太子吴王晋王,所有朋党派系一时间好似都忘却了纷争和龃龉,再没有人为冠军校尉是男是女而争执,更没有人去怀疑这场盛大的功勋究竟归属于谁。

所有人——是真正意义上的所有人——都狂喜不已,有些老臣甚至在金殿之上老泪纵横,当时就五体投地朝着皇陵的方向磕头。

更有放浪形骸的名士狂生,当街起舞高歌,有唱《阳歌》《薤露》的,有唱《国殇》缅怀死难将士的,也有唱《炎精开运曲》祝祷国祚恒昌的,整整半个多月,整个江南之地都沉浸在收复失地的喜悦中,沦入敌手两百多年的失地重回故土,哪怕是牙牙学语的孩童,都能跟着大人凑趣念两句“大捷、大捷”。

而冠军校尉王徽的美名,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回就不光是茶楼酒肆的说书人口里的段子了,许多文人大儒甚至都作了辞藻华美的诗词章赋,夸耀校尉英姿,讴歌塞外将士,甚至在一段时间引领了江左士林的风潮,人人都为能写一手漂亮的边塞诗而自豪,一时间整个儒林的文风都发生了转变,从柔绵绮丽的婉约逐渐向疏阔硬朗的豪放转变。

王徽的功劳,再也无可置疑、无人争议。

即便是丛国章一党,还有老顽固太子太师梁璞,在这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功面前,也再说不出什么了。

一纸帛书,一卷圣旨,带着擢升冠军校尉王徽为雁门卫都指挥使、授正三品平朔将军衔的旨意,随着永嘉二十二年四月的春风一齐送到了雁门关。

几位部下,濮阳荑、魏紫、姚黄、赵玉棠、白蕖、朱癸和曹鸣七人,也随之擢为平朔将军副将,而云绿和王鸢则正式退居帐下,领了文职,不再带兵,一个专司出谋划策,一个则一门心思研究军工。

雁门卫隶属山西省太原府代县,也在宣大总督辖下,对于总督来说,这位年轻的长乐县主不仅是老熟人,更是保证一省政绩的金菩萨,而正三品的平朔将军衔,也只不过比他正二品总督低了两等而已,而且还手握兵权,独得圣眷,如此更是不敢怠慢,索性就稍稍放权,给了雁门卫极大的行事自由。

王徽自然也不同他客气,带着手下姑娘小伙们一门心思发展代县物力,和当年张之涣也差不多,又做军事统帅又做行政父母官,每日里忙得脚打后脑勺。

在这样的悉心操持之下,如今的雁门卫,自然就不是当初阳和所区区五万人马可比了,王徽经营一年半,又把阳和所的太半人马挖了过来,如今雁门卫驻军少说也有八万之众,在新式练兵法的操练之下,个个龙精虎猛,不论是团战还是单兵作战能力,也都是十分出挑的。

马匹、兵器、家具和粮秣自然也得到了更多的补充,王徽眼见人手充足,就和手下们商量着给众二郎划分了兵种。

不过毕竟也是初期,八万人说少不少,说多可也并不多,到底只多分了几种,骑兵就分为轻骑营和重骑营两类,步兵则有弓兵、车兵和戈兵三类。

这样也已经是目下实力的极限了。

而在军中,王徽也出资兴办了学堂,请来附近邻县的一些老儒做西席,主要教学对象就是营里那些目不识丁的大老粗们。

倒是不求他们能吟诗作赋考状元,只求不做个睁眼瞎就是了。

实行了大半年,也算颇有成效,毕竟也只是认些字而已,难度不大,随着雁门卫驻军人数越来越多,文盲率反倒也越来越低了。

这其中也涌现了一些破通文墨的兵士,王徽自然有去处可给他们安排。

而像范仲淹《渔家傲》这样朗朗上口的词句,又是描写边塞生活,自然就很受兵士们欢迎。然而某次王徽见到一些大兵听这些边塞思乡词听哭了的时候,就深觉事情不对劲,这些辞赋文学艺术水平自然没的说,但若在军营里流传开来,岂非大大消磨了士气?

王徽左思右想,还是决定暂时封禁这些寓意悲伤的诗词,平日私下里没人看见,随你怎么读都无所谓,但若在行军途中还敢公然唱出来,那就要上军法了,谁都不含糊。

故而……那个丁二郎敢在营里唱这样的词,纵使声音很低,到底也还是被一部分人听见了,这在平朔将军治下的大营里,是绝对不能轻饶的。

#

彼时王徽正在大帐之内操演沙盘,思忖下一步的行军计划。

在雁门卫休养生息整整一年半之后,她终于决定挥师北上,率两万人马踏破贺兰山缺,横渡瀚海,屯兵集结于鄂尔浑河下游北岸。

而再往西三十里之外,就是当今柔然王庭的所在地——哈拉和伦。

也就是此次远征的目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