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清穿之顺治爱美食 > 第71章 第 71 章 (11)

第71章 第 71 章 (1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在异国他乡的将士们聚在一起,喝着家乡酒,吼着家乡的小曲儿。前来上任忙碌着交接事宜的官员们也领着能聚到一起的家人、文人、商者……包括当地的教士、贵族们一起庆祝大清国的美食节。

作者有话要说: 用菠菜汁之类的蔬菜汁和面,彩色水饺嘿。

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也就是奶制品。

长寿菜,马齿苋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万里晴空 3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 116 章

酱爆鸡丁、辣子鸡丁、花生爆鸡丁, 鸡丁的嫩搭配酱汁的鲜, 花生的脆或者辣椒的辣都是完美。

薄薄的春卷皮裹着炒软的香菇小瓜胡萝卜的素馅或者猪肉大虾之类的荤馅, 海鲜馅……抹上春卷面糊封口, 中火炸到金黄,在滤油架上沥去多余的油, 蘸上解油的酱汁,外酥里鲜, 外脆里嫩, 口感极佳。

麻婆豆腐、红烧排骨、烤鸭、白米饭、馄饨、炸果子……不冷不热,清爽宜人的米兰十月里中外美食爱好者聚在一起,大快朵颐。

“大清国的美食,味道太好了。”

“超乎想象的美味, 上帝知道我正想要再瘦一英寸。”

“我堂弟写信回来说他在宁波港半年胖了一圈,上帝,美食太让人难以拒绝。”

…………

当地人吃的面孔发光,眼睛发光, 有几位用筷子非常熟练, 现在大清国人遍布全球到处都是, 大清国的美食也传开来;有的人跟着学用筷子;有的人兴致勃勃地用叉、刀姿势怪异地卷、叉, 更多的人直接用汤勺。

林大人林夫人他们面带微笑, 观察着众人的表情动作,听着众人欢快的聊天,不管听不懂听得一知半解,反正都是开心。

米兰当地菜同样让人赞不绝口, 调味饭和蛋炒饭有类似,肉圆和鱼丸、肉丸差不多,小牛排和红烧肉一样美味……。

食物是不同文化的共同语言。

每一个人都必须吃东西,都想要吃到美味干净的食物,让自己更健康,更美丽,更长寿。吃一顿是认识,吃两顿是熟人,吃三顿就是自己人。

那谁谁软硬不吃?那就来喝汤品酒,享用黑茶清茶。自从来到海洋的另一端时不时地来场美食宴会分享大清国美食的大清国官员们,一个个笑容神秘。

瞧瞧那几位一心要瘦到马蜂腰的女士满心遗憾地对着阿玛饼的馋样儿,哎呦呦,她们拿起来了,她们吃了。

赞美伟大的皇上和美食。每天面对这些西方女士身体中间极其尖细,好似一阵风来就断的一尺小腰,实在恐怖。

宫廷长裙、细腰、四轮马车、只有男子才可以穿高跟鞋的规矩……大人们写信回来的时候除了正事,把自己对当地的风土人情等等也照实写上,皇上收到几位心腹大臣们的来信的时候,忍禁不住地想笑。

华夏人对女子美的讲究是杨柳细腰微微的小溜肩,上下自然过渡的一种柔和的含蓄美,骨架纤细,体型娇小,“身”轻如燕,加上服饰宽松舒适,恰好合适。

西方人普遍骨架大,女子的体型也相对高大,本来就肩宽腰短胸大腿长,腰单单细成十三英寸,上下三个三角形的身形再加上紧身的衣服,可不就显得触目惊心,恐怖之极?

还好西方女子来到大清后都跟随大清习俗,没有再用铁器鱼骨束腰。

联想到大清国还残余的裹小脚,大非盛行的割礼,皇上心里微叹。

话说回来,京城,两天的美食吃吃吃活动“圆”、“满”结束,美食节上依旧人头攒动、人流如织。各地方民间小吃、大众吃食继续热火朝天的卖着,大街小巷都是各种特色小吃的吆喝着。

城东哪个胡同口有家豆腐脑特别好,城西哪个街口有家馄饨格外美味。

美食大赛,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多少人的追捧,毕竟它距离老百姓的生活太远。皇上和文武大臣们开始处理积压的政务,各种食材界的奇珍异宝静悄悄地出场。

江南八珍、蒙古八珍、高丽八珍……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动物八珍、海鲜八珍、山八珍、水八珍、草八珍……只有更稀有没有最稀有,只有更珍贵没有最珍贵。

美食家们开口闭口谈论着谁家的食材更贵重,谁家的瓷碟更精致,谁家的茶叶更稀有……街头巷尾的老百姓也跟着凑热闹,风向渐渐地有变化。

皇上虽然忙着处理政务,却也知道这个势头和自己举办美食大赛的初衷相违背。

豫亲王吩咐人紧急宣传。

美食,是给天下人吃的;美食,是应该走进千家万户的。我们吃食物的目的是什么?供应日常活动所需能量,健康、养生。熊掌、猴头、鹿筋……确实好,但白菜豆腐就不好吗?白菜豆腐你能做好吗?

食材有价格高低,有获取难易,但没有贵和贱之分。有些人说他就要吃别人吃不起的,就要吃别人吃不到的,得嘞,这是你们的本事,在合情合法合理的范围内,有能力达到,吃什么是个人自由……。

世人哗然。

比赛,自然是比自己有其他人没有的。美食家们的手艺都差不多,重点就是临场发挥和食材配料的优劣。

豫亲王憋气,还不能撸袖子。

六贝勒撰文:比赛是比赛。本文要说的是有些人对各种“八珍”的吹捧,对美食的奇谈怪论,歪曲解读。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狗窝,我们每个人几乎天天青菜豆腐不断,本文说青菜豆腐好吃,不应该?

先人们说有情饮水饱,圣贤们说“事无事,味无味”,皇上教导我们,原汁原味,淡味就是真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食材新鲜、干净,酸甜苦辣咸适当可口,就是好。在自己的能力和需要内,在最好的选择内,吃得饱,吃得好,吃得舒心惬意,就是好。

老百姓纷纷响应。这话说得实在,说到人心里去。金玉之食不一定绝对好,不一定有必要。“人吃饭”不是“饭吃人”。

粗茶淡饭一样养人,一样可以吃得开心,人家北方天气寒冷蔬菜缺少就是要吃牛羊肉,怎么就“鄙肉食”了?

然而有些人不服气,只吃动植物身上最精华的部分,用精致的碟子、器物,搭配精美的仪式、道具,哪里不好?猪肉脏,羊肉臊,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豫亲王皱眉挥笔。

本王说丝竹之声、青花瓷碟、最精华部分不好了吗?

本王要说的是系统的饮食之道。春秋时期做食物的器物简陋,没有炭火,调味缺乏,很多人吃得胃不好才有孔圣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之说。

到了现在,哪家的粮食舂得不比春秋霸主家的还精细?哪家的肉不是炖的烂烂的骨肉脱离?还要怎么切得细?我们为了吃得更美味去研究去奋斗,是好事儿。可不要本末倒置让“吃”左右了自己的脑袋,左右了自己的感情,好好的人被“口腹之欲”控制……。

最后豫亲王在《大清快乐报》上大喊一嗓子,宋朝人吃团茶,喜斗茶,把北苑几百年的老茶树都吃死了,没有芽发了。你们还要怎么吃茶?烧个饭也要用芽茶、雀舌?

沉默。

哎吆,早知道是王爷您牵头,我们早就不吱声了。

豫亲王……理不辩不明,话不说不透,都吱一声。

吱。

…………

大清国人谁不知道豫亲王为人混不吝,吃喝方面也是混不吝。豫亲王这些老王爷和皇上一样从来不在乎什么是平头百姓的吃食吃不得,更不讲究什么十大冷盘十大热盘十大荤十大素。

日常八大碗,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花生米炸炸是一个菜、腌菜不过油也是一个菜,和你投缘坐在天桥上用着粗碗喝白开水也和你交朋友,看你不投缘你请他老人家京城上八珍他也直接拒绝。

国人琢磨琢磨,豫亲王望文生义硬解释“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还是一如既往的无赖,可豫亲王说得很有道理。

美食大赛和饮食之道是两个概念,不应该混淆。

江南美食家、大赛评委李渔带头表态,“我们追求美食的极致,厨艺的极致,这是比赛精神。尚节俭、近自然,是为饮食之道的正确发展方向……鄙肉食,某指的是江南贵族富家人应少吃肉食,多吃蔬菜水物。

这句话造成很多误会,某致歉,收回。人肚子里没有油水的时候,自然要吃肉,吃大肉,吃肥肉,吃香喷喷的油渣子……”

董小宛、金圣叹、黄宗羲等人纷纷应和--大清国蒸蒸日上,前朝后期备受吹捧的宴饮之乐不应该重现,那不是对待饮食的正确态度,那是奢靡无度。

豫亲王说的饮食之道应该用心体悟,不是哪样食物高贵,哪样食物低贱。我们天天吃的粗茶淡饭,食具不管是贵的便宜的洗的干净,食材不管野地摘得花大钱买的洗的干净,用心地做出一家人喜欢的饭菜,一家人一起亲亲热热的吃顿饭,健健康康,舒舒服服……

太平盛世里头,老百姓安居乐业,怎么吃的舒坦怎么好。

突然被这些前朝遗民的眼泪引出自身伤痛的百姓们也是眼泪花花。

他们才安稳不到二十年,怎么能忘了乱世的苦?

四天的美食大赛圆满结束,大清国人对美食的热爱进入一个新高度,对美食的认识也更加的理性和成熟。

从崇尚贵族生活,追求高度精致奢靡的饮食生活,阶级体验;到以李渔为代表的“尚节俭、近自然、鄙肉食、鲜本味、重烹饪、美器物”等等言论风行,再到他这些年大力引导的“干净、新鲜、节约、自然……加以地方水土特色”深入人心。

现在大清国的老百姓都知道家里的饮食器物要勤洗刷,保持个人和吃食的干净清洁,重视饮食的原汁原味,明白食材的新鲜和健康高过食材的价值和名贵,朴素养生、文雅用膳。

皇上对此非常欣慰。反对铺张浪费的奢靡恶习,反对暴殄天物、大吃大喝,尤其批判碳烤活鹅取掌、活取熊胆之类的残忍行为,是每一个华夏人应有的美食道德。

虽然他不知道,到了大清末期,国家的吃喝风气会变成什么样子。明朝初期,太=祖皇帝朱元璋废团茶改散茶,废大吃大喝改四菜一汤……。

小阿哥们咚咚的脚步声传来,打断了皇上的思路。

受到越来越多前来大清国的西洋人巴洛克风格影响,大清国人摒弃了其中的浮夸和奢靡,可也多少接受一点,比如带跟鞋子。用皇后娘娘的说法,这样的鞋跟骑马更好踩蹬。小姑娘们日常喜欢穿着皇后娘娘的小高跟鞋儿昂首挺胸,小阿哥们的皮靴带上跟儿,人没到鞋子的声音先到。

“阿玛--”小阿哥们奶声奶气地喊着,刚刚在外头陪着祖母骑车车,脸蛋儿红扑扑的,额头微微冒细汗。

滴水成冰的正月天里,刚刚大雪过后的北京城冷到了骨头里,哈气成冰。乾清宫里头温暖如春,宫人也不敢立时给他们脱掉外袍。

一身儿天青色袍服打扮的圆滚滚的小阿哥们一进来偏殿觉得热,不过并不想脱外袍,他们是瞅着时间出宫去接额涅回家。

“阿玛,接额涅。”

“阿玛,四点。”

“阿玛,额涅。”

一人一句,一起拉着阿玛的衣袖,眼巴巴地看着亲阿玛。

又过了一个春节长高了一丢丢,说话越来越利索的小阿哥们知道额涅马上要出征,都想抓紧时间和额涅在一起。

皇上自己要做的事儿都已经处理完,一边笑着答应一边收拾整理御案上的地图、信件之类的文书。

二月初六,正月里头的各个节日刚刚过去,皇上和皇后娘娘刚刚主持完二月二的春耕礼,朝廷派往西部的大军出发。

十万大军气势如虹,干净的沥青路面上大军过后不再有烟尘满天,皇上犒赏三军做完誓师大典,带着小阿哥们遥遥相送。

西藏地区政教合一的农奴制度需要废除,不光是打赢这一仗。

伊犁地区、青海地区、帕米尔地区……需要彻底打通商路,生产、发展,不光是占领下来。

西部地区天高地寒……

皇上和皇后娘娘、随军去西部的将士们商谈了很多,话说了很多,可还是有千言万语哽在喉咙口。

自从两个人认识,大婚,生子,不知道有多少次送她出征,大仗小仗的,每一次都是一样的沉默。

小阿哥们瘪瘪嘴,想哭。

额涅啊。

想额涅。

“想哭就哭。”

亲阿玛的话音一落,小阿哥们“哇--”的一声大哭出来,他们想额涅啊。

稚嫩的好像幼崽离开母亲的哭声引出其他人的悲伤,皇上闭上眼睛。

凝望着亲人离开的背影的那一个,总是最伤心。家里有随军出征的亲人的文武大臣们眼眶湿润,街道两边送行的百姓一起沉默,京城上空涌动着一股悲伤的情绪,女子们用手帕擦眼泪,小娃娃都大哭出来。

绾陌怀里三个月的胖娃娃张嘴大哭,哭得她心碎。

此次无为道人考虑到西部地区的气候环境太过恶劣,带着医馆一大半的人和民间医者们随军出发,绾陌的夫婿春节前就伙同其他江湖中人协助朝廷往西部运输药材,绾陌因着刚刚出月子要带娃留下。

和平安稳总是有代价,每一天都有人在为了大清的和平安慰流汗流血,每一次战役都有人失去性命。

爱新觉罗、博尔济吉特、赵钱孙李……哥萨克兵、广西兵、湖广兵、绿营兵……重步兵、骑兵、斥候……

战场上刀枪无眼,战场要谨慎小心要活着回来。

睿亲王、豫亲王、皇上一人抱着一个小阿哥回来皇宫,小阿哥哭得嗓子沙哑哭得打嗝在长辈们的怀里没有一丝精神。

大阿哥想起上辈子那些在战场上没有回来,或者回来后各种伤势发作早早去世的哥哥堂兄堂叔们,眼泪默默地流。

他们都是他的亲人,他上辈子怎么就没有感觉,怎么就可以理直气壮地闹腾?

二阿哥想起自己上辈子戎马一生做保护者,今生却被阿玛和额涅护在怀里。

这辈子有依靠了,有亲人疼着宠着,可他情愿上战场的是自己。

三阿哥……三阿哥想起他上辈子的大哥、年大将军等人。

叔爷爷们当初让领兵的额涅做皇后,同意做皇后的额涅继续领兵,是不是,就是顾虑阿玛对军权的掌控,想要杜绝军权旁落的危险,杜绝君臣相杀的悲剧?

叔爷爷们因着他们这般年纪送额涅出征心生愧疚,可这世上,对于额涅常年征战最伤心的是阿玛。

阿玛对额涅是真感情,不是为了任何理由;额涅对阿玛超过她自己的生命,征战四方是她的心愿,是她的表达。

三阿哥被阿玛抱在怀里,脑袋趴在阿玛的肩膀上,无声地流泪。

阿玛——额涅——

小阿哥们自己想额涅,担心额涅,又因着阿玛的沉默替阿玛伤心,热闹的三月三上巳节来临,他们也没有兴致。

“春天来了,天气变暖,宝宝们和阿玛一起上早朝,如何?”亲阿玛察觉儿子们跟着他们祖母用早膳并不开心,思考了好久,决定还是自己带。

小阿哥们震惊,大阿哥直接问出来,“阿玛,团宝和弟弟一起早朝?”

他们还不到三岁啊哟。

亲阿玛面对儿子不敢相信的小模样笑出来,“一起早朝,阿玛把早朝的时间朝后推迟一个小时。阿玛的小宝宝们需要时间考虑?还是不乐意?”

作者有话要说: 有记载的,比如十三英寸、十四寸宫廷腰,大约35厘米,一尺。这不是直径哈,是腰围,对比之下,现在的a4不是细腰,应该是和古代的楚王好细腰有一比。

直肩,宽肩,大胸,基本上都是西方审美应该。看古代仕女图,古代仕女基本都不是肩膀打开挺得直直的。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青小宗 10瓶;灿烂一夏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 117 章

反应过来的小宝宝们一起大声喊, “团宝/圆宝/胖宝乐意。”

亲阿玛笑容开怀, “乖。”

宝宝们乖。阳光明媚的春日上午,小宝宝们眼睛亮晶晶的闪着期待。

大清国和“大清国”有太多的不同, 很多事儿他们都需要和真正的幼儿一样学习--比真正的幼儿还难,一不留意就会犯固有经验的错儿, 如今有机会提前听阿玛和大臣们商议政务, 简直不要太好。

亲阿玛瞧着儿子们兴致高昂的样子, 担心乾清门早上太冷,小宝宝们不适应。“早上早起多穿一些衣服,若是困了就睡,冷了也直接说,凡事都不要忍, 记得?”

“记得。谢谢阿玛。”小阿哥们齐声答谢,笑容灿烂。

睿亲王、豫亲王对于皇上宠阿哥们的行为笑眯眯脸,其他的大臣们虽然觉得这个非常不符合规矩, 却也没有死命的劝谏。

大约是他们的皇上要亲自带娃,小阿哥们估计就是早起换个地方睡觉?一般皇子五岁以上就要进学,可以旁听政务。现在小阿哥们三岁不到, 但平时都是非常乖巧有礼,从不无缘无故的哭闹。

三月初九早上六点半, 太阳早早地在东方升起,已经起来练完拳沐浴完毕穿好衣服的皇上把儿子们挨个唤醒。

春夏天早,早朝时间比秋冬早一个小时,以前是六点十五分集合, 被皇上改到六点四十五分,现在又改到七点四十五分。

需要上朝的文武大臣们早起悠哉哉地打拳,读书,用早膳,然后骑着车车去上早朝。皇上带着正装打扮的儿子们一起来到乾清门。

皇上衣着随意,简单的红色常服瓜皮帽端坐于宝座上;小阿哥们和大臣们一样一身儿黑色吉服顶戴花翎正装,精神抖擞地坐在豫亲王和肃亲王的旁边。

随着一件件事儿被处理好,小阿哥们一个个眼睛瞪得溜儿圆。亲阿玛和大臣们议事的过程,非常的不一样,亏得他们早早的来旁听。

豫亲王、肃亲王他们瞧着小阿哥们坚持下来一个多时辰的早朝,乖巧灵性的模样,与有荣焉;文武大臣们同样。

大清国有此继承人,百年盛世可期。

皇上对于宝宝们的表情也非常开心,这比他预想的要好很多。

太后娘娘有自己的事儿要忙,总是帮忙照顾小宝宝们,他非常的过意不去。

小宝宝们强打精神跟着他们祖母,他看在眼里也是心疼。如此,宝宝们和他一起早朝,他自己亲自带着让宝宝们安心,还能让他们提前接触政务,正好。

解决了心头大事,皆大欢喜的皇上领着儿子们去给太后娘娘请安,太后娘娘和苏茉儿姑姑发现小阿哥们难得的欢喜愉悦的模样,欣慰的同时内心感叹。

孩子还是要和父母呆在一起才是最好。

中午午休的时候,这些日子的担忧彻底放下的皇上睡得非常好,他还做了一个梦。

他让人给上早朝的人都准备了一把椅子。

红木制作的座椅,纹饰简单,大方精致,和前朝的圈椅式样差不多简单的风格,背板根据后世的人体学研究,根据人体脊椎骨的曲线制成,都做成“s”形曲线,承托起背部,舒适的很。

豫亲王试做了一下,赞不绝口,“这个椅子好,坐下的时候身体非常的舒坦、放松,身板儿自然地挺直,一点儿也不觉得累人。”

朝臣们对着乾清门的这些椅子震惊,高坐宝座的皇上笑着开口,“诸位臣工都坐下。”

大家伙儿对着椅子都不敢坐,一起跪下,吓得豫亲王从椅子上站起来。

皇上眉头紧皱,“秦汉时期没有椅子,人们都是跪坐。到了唐朝时期有椅子,上朝君臣都是一样的坐着。”

“宋朝时期,宋太==祖皇帝把椅子撤了,废除‘坐论之礼’。到了元朝和前朝,大臣们跪做,在朕看来,坐着,站着,跪着,都只是一个礼仪,这个礼仪和忠心无关,和能力无关,和权利无关……。”

坐在各自小椅子上的儿子们互看一眼,眼神儿闪烁一下,保持安静。

皇上说的真心话。

大臣们跪着或者站着,能说明什么?能一定比大唐时期安然坐着的大臣更为忠心可靠?

宋太==祖皇帝把椅子撤了,废除‘坐论之礼’,其目的是为了收拢丞相的权利,警告他的三个丞相,和坐或者站根本没有关系。

“十五叔、大哥。”皇上发现没有人有动静,眉头微皱,直接喊了两声。

豫亲王和肃亲王对看一眼,以往不对付的叔侄两个同时在心里苦笑,其他兄弟侄子们都在养老或者外出驻守地方,此刻大殿上只有他们两个亲王。

坐。

皇上都在早朝上直接喊“十五叔、大哥”了,就是老虎凳也要坐下。

“谢皇上赐座。”

豫亲王和肃亲王坐下,吕宫、陈名夏几位大人一齐出列。

“皇上赐座,臣等感激不尽,不敢再做推辞。君臣礼仪……”说到这里,吕宫大人的声音哽咽,举在自己面前的笏板微微颤抖,“臣等明白……万死不足以为报。臣请,元旦、冬至等大朝会,初一、十五的朝会,还是站着。”

“臣附议。”

“臣附议”

…………

皇上从善如流,“准奏。”

一年到头大朝会才几天?这个没关系,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好。皇上在梦里笑,脸上也带着笑儿。

一个好梦。

做了好梦的皇上醒的晚了一些,他回忆着梦中的情景,睁着眼睛还没彻底醒过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己坐着,其他人站着,还是如此的理所当然,他真怕自己哪一天也觉得如此这般都是理所当然。

早一步醒来的三位小阿哥发现阿玛迷迷瞪瞪的样子,一个翻身都压到亲阿玛的身上。

“阿玛困困。”

“阿玛晚膳。”

“阿玛起床。”

小阿哥们你一言我一语,开始抽条儿长高依旧白胖的他们一头稀疏的呆毛加上白色的小亵衣亵裤,软乎乎的萌化人心。皇上露出一个笑容,“阿玛不困。我们起床用晚膳,批折子,给你们额涅写信。”

听到给额涅写信小阿哥们立即来了兴头,胖宝高兴地提议,“画画啊阿玛,额涅想阿玛、大哥、二哥和胖宝。”

皇上微笑,“好,画画儿,让你们额涅看看宝宝们长高还是长胖,瘦了没有。”

“高高。”他们都长高了嗷。

四月初八下午三点,遥远的西藏拉萨依旧寒冷,皇后娘娘从外头回来暂时的大军驻地布达拉宫,面色苍白,右边胳膊上还绑着包扎的纱布,隐隐的有血迹溢出。

火器杀伤力巨大,物资准备充分,他们一路打进西藏非常顺利,可是进了西藏才发现,西藏已经变成一个破烂的摊子,到处是混乱。当地百姓对他们夹道欢迎,可是皇后娘娘不是神仙,无法一挥手就改善西藏的现状。

还有无处不在的反动势力,一心想要刺杀大清皇后。

无为山人给皇后娘娘胳膊上的伤口重新做了彻底的清洗和包扎,面色凝重。

“箭上的毒也完全清除。幸亏伤口不深只是擦伤又及时服用了解毒丸。估摸着两个月可以好利索。只是娘娘路上动武又骑马回来,残余的毒性伤身,两个月内不要再动武,最好安心休养。”

皇后娘娘没有反对。她也不敢拿自己的身体不当回事儿。

“怎么会受伤?”按照皇后娘娘的武功和身边的侍卫,应该不可能被伤到。

“被偷袭。

此人应该是武林高手,类似于绾陌的武功,而且精于箭术。一箭三发,巴图尔替我挡住一支,我躲开一支要害,胳膊上被箭矢穿过。”

“箭术,绾陌的武功,”无为山人惊讶,“西域有这般的高手,从未听闻。”

绾陌是千年难出的武学奇才,她的功夫,现在连师父也说不清有多深厚,西域怎会有这样的天才人物?

皇后娘娘也非常纳闷,按道理这样的人物,她不可能没有一点儿消息,不过她也没有纠结,当初绾陌露面之前,谁也不知道汉人中有这般年轻的高手。

“军中也没有此人的情报,这两个月我们不出拉萨城,暂时避开此人。”

无为山人瞳孔一缩,“决定了?”

“决定。”

“也好,再拖下去越来越乱。”

乱世用重典。可能会于皇后娘娘的名声有碍,但它是最有效最快速稳定西藏的方法。

皇后娘娘自然也知道这个决定的利弊。

傍晚时分的拉萨城安静祥和,和内地一样炊烟袅袅。可能刺客杀手也要吃饭吧,火红的落日照在刚刚重建十五年的布达拉宫上,布达拉宫的雪城和红宫金光闪耀。

外部的势力不管,内部的势力护法王和硕特部的达颜汗,格鲁派摄政者索南群培,五世达==赖,以及其师傅四世班==禅形成的四巨头势力也不管。

已经决定要一刀切,一棍子打服的皇后娘娘拒绝了各方人士的探视,捧着京城来的文书信件逐字逐句一字不落地看。

皇上和朝廷的意思都是大军不要在西藏耽搁太久,尽快稳定下来。皇后娘娘暗自点头。

小阿哥们的日常趣事儿,跟着皇上一起早朝的乖巧,对额涅的想念,还有他们的小胖爪印子,皇上画的小画儿里头他们父子的笑容……都让皇后娘娘情不自禁地露出发自内心的微笑。

月牙儿弯弯繁星眨眼,期待梦里跨过距离去拥抱梓童。

西藏乱局,当用非常之法。梓童切记以自身安危为要。

没有梓童在身边,时间好像走的特别慢……用美洲的宝石、非洲的钻石、南亚的翡翠……做出来的首饰今天送上来,梓童回来带上……朕已经可以想象,它们一定会把梓童的眼睛衬托的更加漂亮。

…………

皇后娘娘抬手捏捏发烫的耳朵,苍白的脸颊上泛起红晕。

一夜好梦。

第二天一大早用完早膳,升帐议事,把她的决定告诉各位将军,众人都非常赞同。阿古达木对着皇后娘娘张张口,终究是没说出来。

他知道皇上有给娘娘空白盖章的圣旨,依照皇上在藏民心里的威信,这个时候用皇上的圣旨肯定事半功倍,可娘娘一定不想让皇上的名声上有污点。

彼得罗、林佳将军、吴将军等人下去执行皇后娘娘的命令--西藏是大清国的直属疆域,任何人都必须遵守大清国人必须遵守的条律,违令者斩。

认为大清军队不杀平民趁机闹事的人都被当场斩立决。

西藏的形势一时间急剧变化,皇后娘娘扔开仁慈的手段雷霆镇压任何反对势力,不管是寺庙的喇嘛、部族的首领、信佛的平民、亦或者是外地人。

“佛祖的天国世界,不容许任何俗世的干扰。”一位普通的中年藏民拿着大刀冲向巡逻的士兵,被一枪打中胸口。

“西藏是属于佛祖的,不是任何一个朝廷。”一个当地部族老首领高声呐喊,带着人冲向布达拉宫,被门口的守卫直接射杀。

“我家的农奴,凭什么要归于朝廷,给朝廷纳税?”一些庄园主聚集起来愤愤不平,企图闹事,阿达古木命令手下的小将军带着人过去,带头的两位被啪啪两枪,这伙儿人立马怂了。

…………

献血染红了西藏的土地,即使是偏向大清朝廷的普通百姓也开始害怕,人人自危。

在皇上和朝廷的仁爱下享受了几年好日子的藏人,第一次感受到朝廷火器的威力和皇权、政权的不可侵犯。

五天后,整个西藏都安静了下来。所有的人都害怕再继续闹下去,皇后娘娘会直接开始大屠杀。

八天后,皇后娘娘的平西大军分三路,两路朝伊犁河谷、帕米尔高原进发,一路跟着皇后娘娘留在西藏。

认为机会来了的人大举攻打布达拉宫,被突然出现的阿巴垓骑兵直接围杀。

十一公主的驸马带着的人马再怎么约束,也不是讲究投降不杀、军纪严明的大清士兵,一直观望的和硕特部达颜汗望着布达拉宫门口的血河,被皇后娘娘摆出来的阵势吓的胆寒。

皇后娘娘不是仁慈厚道的皇上,可皇后娘娘深得皇上信重,至今把持着皇上空着六宫,就算皇后娘娘把西藏屠杀一空,皇上也不会惩罚她。

把手下人的暴==动压制住,自己呆呆地站着一动不动地对着布达拉宫的方向呆呆地看了好久好久,达颜汗亲自来找皇后娘娘。

皇后娘娘直接一句话,进京。

…………

直接被纳进大清去京城做一个闲散的蒙古王爷?虽然达颜汗已经派人把他的嫡子嫡孙护送进京,可他并不想失去“土皇帝”的尊荣和自由。不到四十岁的达颜汗从布达拉宫回来府邸,脚步沉重,背上好像背着一座大山。

投靠准格尔?黄金家族永远不会向绰罗斯氏低头;远走他国,伏尔加河早已被皇上收服,皇后娘娘的另外一只大军已经朝帕米尔高原进发。

达颜汗只能选择第三个。

就算没有大清国出兵,和硕特部也扛不住准格尔部的攻打;投靠讲究各民族平等一家、各宗教平等的大皇上和同为黄金家族的皇后娘娘,不委屈。达颜汗抬头看着蓝蓝的天空,想象当年成吉思汗纵横草原的荣耀,面色悲戚。

“西藏的变化大家都看在眼里,本王也不多说,西藏的未来,没有首领和农奴,所有人都是大清国子民,一切都归属西藏将军和西藏巡抚管辖,统一纳税给朝廷。

愿意跟着本王进京的人,打包行李。想要呆在西藏的人,拿着本王给的银子,各自回家。”

做了决定的达颜汗把他的部下族人挨个通告召集起来商讨进京事宜,一直和格鲁派争斗,又被格鲁派的当权者打压的红教、白教等当地佛家分支也自觉地放下武器,表达服从的诚意。

他们当前的处境,投奔大清国最好,大清国不宣扬佛法,可大清国也没有明白着打压佛教。

反而大清国的“一视同仁”对处于劣势的他们更为有利。

格鲁派的摄政者索南群培,五世达==赖,以及其师傅四世班==禅聚在一起,沉默。

眼看着就要有希望实现格鲁派在西藏的政教合一,没想到皇上步步紧逼,在西藏境内大力实施办学政策,底层老百姓用着从大清国传来的肥皂、手摇磨粉机、手摇碎肉机……看到能学习医术,学习种田、织布、走商等技艺的机会,自然是趋之若笃。

他们本想借着垄断医术和各项技艺的保守派的反抗,削弱朝廷在西藏笼络人心,哪知道引起西藏和准格尔动乱,直接把大清军队引来,还是皇后娘娘亲自带兵。

出身喀尔喀,正宗元太==祖嫡系后裔的皇后娘娘,面对准格尔部、四卫特各部、土尔扈特这些原来成吉思汗和元太==祖部下的后人,有着天然的身份优势;面对和硕特部这些人也是底气十足。

还有科尔沁、喀尔喀等部的骑兵围在西藏和青海附近。

“我佛慈悲。佛祖保佑。”四世班==禅念了一声佛号。

修佛之人,出世之人,修来生,修苦难,本身对于归属于哪一个朝廷并不排斥。但西藏情况特殊,藏民对佛祖的虔诚,让掌权的贵族子弟修佛,让修佛之人有了很大的世俗权力。

五世达==赖保持打坐的姿势手上转动佛珠没有睁眼,本来安静的索南群培首领因着四世班==禅带有妥协的语气腾地站起来。

“西藏绝不妥协,宁可死。”

五世达==赖和四世班==禅望着索南群培愤怒离开的背影,双眼微合。

现在的西藏,还有多少人愿意跟着索南群培去死?被藏人誉为天上日、月的达颜汗和索南群培,就好像日、月一样,永远无法团结在一起。

达颜汗已经决定带着部族进京,其他人……

他们不得不承认,西藏的人心,偏了,偏到了远在京城的皇上的身上。

漫天的火海熊熊燃烧,房屋倒塌,他跪在废墟里大声地喊着爷爷、奶妈、爸爸、妈妈、哥哥,抓到手里的却是他给媳妇儿新作的首饰。

鸽血红的宝石映入眼帘,皇上从从噩梦中惊醒。

一脑门的冷汗。

今天是四月十六,圆圆的胖月亮高挂九天之上。皇上透着摇摆的床幔和窗纱看着皎洁如水的月亮,总觉得心里不安生,他披上外袍来到乾清宫。

“再派人手以最快的速度去西部,保护皇后的安全。”

“遵皇上令。”

烛火摇曳中,一位黑衣侍卫无声无息的出现,又无声无息的退下。

浓重的夜色里伸手不见五指,乾清宫偏殿里只有一束微弱的烛光,皇上呆坐片刻,命令吴良辅出宫一趟。

他不能冒险,也冒不起任何风险。

小阿哥们第二天上午跟着阿玛给祖母请安的时候,对苏茉儿姑姑怀里的胖娃娃很是震惊。

绾陌姨姨家的胖娃娃出现在宫里?绾陌姨姨去了哪里?

儿子们都非常聪慧,皇上也没有瞒着他们,父子四个回来乾清宫后,皇上直接说明。

“阿玛派绾陌带着人手赶去西部,协助你们额涅。”

“额涅有危险?是武林中人?”

大阿哥立即问出来,二阿哥和三阿哥眼神焦急。明枪好躲暗箭难防,这些传承几千年的武林中人,谁也不知道他们有多少手段。

“应该是。”皇上没有再多说。

可他不说小阿哥们也可以猜到,这些年大清国不停的扩张,诚心归附的很多,视大清为仇敌的也有。

扶桑忍者、前明后裔、红花会、藏人、回人、乌兹别克人……很可能会集结起来去西藏,只为额涅的性命。

宽敞平整的沥青大道上,几路人马一起朝西部赶。

侍卫们领着皇上的命令,绾陌一心牵挂皇后娘娘的安全,玄诚道人几位江湖老人家则是忧心忡忡地提着心。

崇祯皇帝的女儿领着人在西藏的消息让他们胆战心惊。他们是出生、成长在前明的老人,他们记得前明,可这大好的太平日子……。

他们不敢想象皇后娘娘若有不测,皇上伤痛之下会有的暴怒,更不敢想象未来百年内大清国会有的模样。

小阿哥们的性情都和他们的阿玛不一样,小阿哥们没有皇上内心深处的“不忍心”。

皇后娘娘并不知道四面八方的人都在担忧她的安危,她收到西藏有扶桑忍者和外族武者活动的消息,直接就安心休养不出西藏,日常连布达拉宫也不出。

大清国的老百姓每天烦恼着他们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也不知道这些事儿,四月廿一,大清国的首届饮品节开始。

作者有话要说: 天气冷了,小天使们注意保暖,吃热的。

土尔扈特,元臣翁罕后裔

四卫特,据说是成吉思汗当年的四大异姓王的后人,也有人说是成吉思汗的亲卫。

大臣们跪着上朝,有记载的是从明朝开始,明朝应该是从元朝继承的习惯?没有考据出来。

笏板,古装剧里,经常能够看到朝堂之上大臣们都拿着一个板子与皇上商议事情,一个是臣子们向君主奏事时,为了避免遗忘,提前把要上奏的事情写在笏板上;另一个是当时还没有纸,就用笏记载下当时君主所说的话,就跟现在我们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一样。

据说后来是古代臣子与君主说话时不能直视君主,要一直看着举在自己面前的笏,以此来体现君主的威严。

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灭亡之后,古老的宫堡也大部分被毁于战火,1645年重建布达拉宫,是蒙古和硕特汗的政权所在地。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雪山肥狐、绯羽☆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赤羽陌璃殇 16瓶;韵琳 5瓶;君子竹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 118 章

百姓们常说, 人生一世,吃喝二字, “吃”与“喝”一样重要。美食节和上层人士常谈论饮食之道, “饮”和“食”一样需要关注。更何况还有科学证明, 人没有食物有水可以活一个月,有食物没水只能活半个月……。

饮品节, 和美食节一样重要。皇上照例给饮品节做了开幕仪式, 给文武大臣们放了两天假期。

吕宫大人品着新出的柠檬茶,感叹一声, “现在大清国人, 忙啊,能够坐下来安心品品茶的人比以前少了。”

陈名夏大人不以为意地接口,“大变革时期, 机会如此难得, 傻子才有闲功夫天天坐下来品茶聊天。”

“也是。可是某担心华夏的清茶将来被老百姓放弃。”明明国内的茶叶税那些低,人人都可以喝的起茶。

“你知足吧。”陈名夏大人用了一口香喷喷的黑茶,瞅着自家大孙女手里瞧着就特别吸引人

的草莓奶茶,笑着摇头, “自从肥皂等家庭物事出来之后,普通家庭的女子才得以把时间空出来做其他的家务。”

“请不起佣人的人家, 大家都很忙,哪有时间去穷讲究这些?有小钱的时候买一杯人家做好的饮品,坐下休息休息,不是挺好?自己动手做费功夫费柴火不说, 还不一定做得好。”

吕宫大人语塞, “没想到我们的陈大人,对普通百姓的生活如此挂念……。”

“怎么滴,陈某就不能挂念一下?”

“能能能。”

…………

陈大人家十多岁的小姑娘听着两位爷爷的斗嘴,乐哈哈地起身去找自己的小姐妹逛饮品节。

人山人海、热闹非常的饮品节,人流似乎比美食节上的人还多,很多来参加美食节的人都留到现在参加饮品会,这次的节日叫饮食节或者更为恰当。?

节日上的人群拥挤着、喧闹着,唱着跳着的快乐欢笑,皇上看着生机勃勃的人气儿心里舒畅一些。

父子四个最近记挂着媳妇儿/额涅的安危,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致,做完该做的事儿后就打道回宫。

不知道绾陌/绾陌姨姨一行人哪天能到西藏。

五月初四,西藏拉萨布达拉宫,皇后娘娘瞧着风尘仆仆的绾陌一行人,大为惊讶。

京城有了什么变故不成?

绾陌发现皇后娘娘脸色发白,更为害怕。

“出了什么事?”

两个人同时问出来。

…………

“没出事就好。”两个人又是同时出声。

无为山人乐呵,“你先去梳洗沐浴用个饭,我们待会儿细聊。”

“好。”

绾陌一路上担心皇后娘娘的安危,带着皇上给她的侍卫不停的换马不停的跑,抄近路的时候马跟不上就骑车或者直接施展轻功。现在见到皇后娘娘安然无恙,心里的一股气泄了下来,动一下就感觉自己浑身骨头嘎嘎作响。

从北京到拉萨,七千里多路,二十天,饶是现在路好了,饶是她功力深厚,也经不住这样的折腾。

大约一个时辰后,洗了一个痛快澡的绾陌打理好自己换了一身儿干净的衣服,快速地用了一顿热乎饭,和皇后娘娘、师姐做下来细说。

“……大半夜的,吴良辅带着侍卫去我家,把我吓得半死。我把孩子给吴良辅,简单打包一下拿着令牌当天夜里就出了北京。”

“……怕事情紧急,一行人一路上遇到驿站就换马休息,错过驿站就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的赶路……。”

皇后娘娘听着他们一路上的遭遇,心里又感动又过意不去,绾陌家里的胖娃娃才刚刚六七个月。

绾陌对于他们的辛苦不以为意,早一日亲眼见到娘娘安好比在路上提着心好很多,“现在西藏的情形如何?娘娘莫要瞒着,皇上对您的安危非常担心。”

本来不想让皇上知道此事的皇后娘娘眉头微皱,她和无为山人对视一眼,缓缓开口。

“可能是皇上收到了什么消息。我们遇到一伙极为擅长刺杀偷袭的武林高手,其中有一个人的武功和你差不多,深不可测。

我受了一点轻伤。因着摸不清他们的底细暂时没有动作,这段时间一直呆在布达拉宫养身体。”

绾陌大惊,看向师姐。无为山人点头,绾陌确认皇后娘娘现在很好才放下心来,“西部确实有武功高的武者,武僧,但是能伤到娘娘的,就那么几个。他们应该都不会对娘娘动手。”

“不是他们。”无为山人也是眉头微皱,“已收到的消息里有扶桑人、红花会的人、伊犁人……甚至中亚的一些武者。”

“我对此的猜测是,这般高深的武功,如果不是隐身高手,那就是用秘法强行提升内力。”

绾陌心头一跳,秘法?

“有组织,有计划,只为娘娘的性命而来。”

绾陌听着师姐的话心里惊惧,站起来又坐下。

无为山人一叹,“知道这个秘法的人,还能实施出来的人,历来不多。我估计,师父他们也在赶来的路上。”

“一群小人。”有本事去正面战场打,有本事去皇宫直接找皇上,找睿亲王、豫亲王……来刺杀娘娘算什么。

绾陌气的整张脸通红,眼泪都要出来。

她已经可以猜到其中都有谁参与。他们怎么忍心?

龙有逆鳞。皇上可以对自己的事儿轻拿轻放,可他对家人的安危非常在意。伤了娘娘,这是在拿几千万汉人的性命来给他们陪葬吗?

无为山人瞧着师妹的眼泪,语气伤感,“事情还不清楚,这只是我的猜测。”

绾陌不理会师姐的劝说,浑身颤抖。

这件事儿,肯定有“他们”的参与。

皇后娘娘瞧着她们的面色,眼神镇定,“其实,我们大致可以猜测出来他们为何要在西藏杀我。”

绾陌诧异,用袖子呼噜一把眼泪,呆呆地看着皇后娘娘。

除了报复皇上之外,还有其他的原因?

无为山人在心里叹气, “若是娘娘在西藏出事,皇上会暴怒,喀尔喀部族会震怒,就算皇上能够克制自己,压制蒙古部族不对藏人展开大报复,不牵连其他人,各民族一家的国策也很难再如同现在这般顺利地实施不下去,

他们成功地挑起民族矛盾。

而皇上若是……牵扯到其中的汉族人……很容易挑起各民族战事……到时候,大清国的和平安稳不再,这或许就是他们的目的达到了。”

师姐的声音不急不缓,绾陌的眼睛睁大,随即面色狰狞,手里的杯子化成了粉末。

“可恨。”

确实可恨。皇后娘娘端起面前的茶杯一饮而尽。这也是她在没有把握把这些人一网打尽之前不敢动弹的原因之一。她现在,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不能让自己出事。

此事重大,绾陌不敢意气用事打算每天贴身跟在皇后娘娘的身边,却没想到自己得了高原反应硬生生地病了七八天。皇后娘娘怕皇上担心她的安危下次直接来一道圣旨让她回京,在信里把她的安排和计划和盘托出,悉数说明。

五月十八下午,玄诚道人一行人赶到了拉萨,听到两个徒弟说明了情况,得知有外族人外国人参与,是真的伤心。

十九上午,众人聚在一起,听来的消息还在脑袋里回响。

明德真人抬头望着头顶的蓝天白云喃喃自语了一句。

“那片土地,才安稳了不到二十年。”

张居士放下手里的茶杯看了她一眼,他们中笑口常开最为乐观的明德真人,此刻脸上布满了悲伤,一身儿青色的道袍穿在身上宽松了很多。

这些日子,大家都瘦了很多。

“真人放心,他们不会得逞。”

明德真人没有言语。玄诚道人的白胡子抖动一下,声音低沉,“他们定不会得逞。不顾百姓死活倒行逆施的人,老天不容。”

“说这些没用。”一位面堂白净的大肚和尚解下腰间的酒葫芦,咕噜一声喝了几口,一张口声若洪钟,“我们先想办法找到他们。”

“然后那?”张居士也知道要先找到他们,可找到以后那?

众人不吱声,胖和尚怒喝一声, “还有什么犹豫?”

“张同敞、郑成功他们让我们手下留情,给‘他们’和皇后娘娘求情,可我们怎么张口?怎么手下留情?”

众人沉默。

玄诚道人开口,声若寒冰,“不要想着手下留情。”

“我们手下留情,‘他们’会吗?我们这帮老家伙还没看够这太平盛世,先保住自己这条老命。”

“玄诚道人说的对。”明德真人眼里火星四射,杀机毕露,“伙同外族人一起试图行刺皇后娘娘,视同卖国。意图造成民族纷争,引发战乱,是乱臣贼子。遇到了只管打杀就是。”

众人听了这话正欲讨论,只见无为道人拎着一个大包过来。

“师父和前辈们都不习惯用火器,但‘他们’手里都有火器,皇后娘娘让我送来一批火器分发,诸位前辈熟悉一下。”

众人一愣,随即哈哈笑,张居士乐哈哈,“娘娘大善。

不过无为啊,不是我们不习惯用火器,是皇上考虑安全问题规定民间不许用火器,我们也要遵守不是?”

胖和尚也哈哈大笑,“火器杀伤力太大,不能胡乱用。”

无为山人笑出来,“既然前辈们都会用,就不需要派人指点了。”

“不用,不用。”

一位位老前辈摸着崭新的小型火器,眼睛发光。精通机关五行,一直沉默的王先生尽管因着高原反应浑身不舒服,还是忍不住赞叹一声,“结构简单,经久耐用。好东西。”

“王先生眼光好。”无为山人接口说道,“这是最新出的一款,材料也特殊,用久了和新的一样,诸位前辈要熟悉手感欢迎去靶场练习。”

“要去。”“要去”诸位前辈一一应声,玄诚道人摸着火器比划,舍不得移开眼睛,“娘娘在忙,我们就不去打扰了,无为替我们和娘娘道谢。”

一位位老前辈在靶场练习,一个个军中匠人、武人凑到他们身边求指点。军中适合外家功夫不适合内家功夫,可娘娘和将军们说了,多学一点保命的功夫不是坏事儿。

老前辈对于他们的好学非常喜欢,能指点的就指点。

皇上让文人们写的话本儿里是怎么说的来着?

“他们是大清国最可爱的人。”

不管性格如何,来自哪里,哪个民族,年轻人来当了兵,做个好兵,出生入死、冲锋陷阵其志不改,初心不移,眼神儿坚定有神,脊背挺直,是大清国最可爱的人。

明德真人夸赞一声,“大清国的士兵和其他那些浑浑噩噩,蒙头打仗的士兵不一样,他们有灵魂,知道自己为了什么打仗。”

“这就是皇上的一项好处。他没有把军队简单地当成一样武器。”

“百闻不如一见,往常天天听玄诚老道夸,今天见到了冰山一角。”

“识字班、学习班,各种活动,而不是简单的送来女子慰军,让士兵们把手里的军饷存住,将来不当兵回到家,也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

老人家们晚上聚在一起的时候小声讨论,士兵们对于这些老人家传授给他们的技艺欢喜非常,皇后娘娘、无为山人、绾陌她们看在眼里也是高兴。

布达拉宫里头其乐融融,这些老前辈时不时的出去活动查探线索,自然也被他们要查探的对象注意到。

拉萨城边的一个小村落,一座座当地居民的碉房、“塔楼”林立,多用石头砌成的石木结构的两三层小房子,外形是长方形,端庄稳固,风格淳朴粗犷。

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一楼畜牧和储藏,二楼住人,三楼做经房,周围插着经幡、唐卡等物,是当地人传统的盖房子方式。

这些房子和藏区的雪域高原景观的壮丽融合在一起,古朴、粗狂、神秘,是藏区文明的象征之一。

偶尔几座用水泥砖头垒砌的新式房子穿插其中,宽敞明亮,是内地传过来的盖房子方式。

村子里的人在这耕种的时间里放开一切担忧安心生产放牧,傍晚时分整个村子笼罩在金光下,沉淀在远山近水中,炊烟袅袅,一派祥和。村子远处,一座用石块盖成的活动式样账房,看着有些年头,周围没有放牧的痕迹,瞧着里面应该没人。

账房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上层覆盖黑色牦牛毡毯,中间留一个小天窗做作通风采光之用;账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两丈高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作篝火燃料用。

帐房内的陈设简单,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

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易于搬迁……整体看着也是一个长方体的形状,周围插着灰色和暗红色搭配的经幡。

夜幕降临,大山大水好像也进入了梦乡,早早休息的藏人都熄灯进入被窝。高原上早晚温差大,即使是春天里,晚上也是冷的。那个野外的小账房里,突然出现了一个人影。

人影进了账房,先把篝火燃气,篝火照亮了他的模样,一个看面容是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头发却是白的,眼神也是沧桑,穿着和普通藏民一样的藏袍,带着毡帽,可还是能一眼看出来,他是一个江南人。

骨架纤细,面容是怎么晒也没有高原红的白皙,五指干净,指甲修剪的利索,动作里透着一份沉闷。

青稞草、干牛粪等物燃烧出的烟让他咳嗽出声,背后的弓箭跟着一抖一抖。

他掏出怀里的皮囊喝了一口,目光望着篝火呆滞。

一个人影闪现在他身边,他也好似没有察觉。

人影的手里拿着一把剑,背后背着一把长形火器,面容秀丽清雅,一身黑色紧身衣,身形苗条窈窕,应该是年轻的女子,她呆呆地看着这位年轻人好一会儿,出口的声音却是沙哑,呼吸间好似破风箱一样。

“明堂,你后悔了吗?”

被唤做明堂的年轻人听着她残破的声音,没有说话,当然也没有和往常一样怜惜她。

年轻女子好似被他的态度激怒,胸脯剧烈起伏,声音大了几分,嘶哑的好像蛇类,“你后悔了?你后悔帮我?”

没有回应。

年轻女子更是大怒,蹲下来抓着他的肩膀摇晃,五官扭曲变形,眼神狠辣,“你说过可以为了我去死。我只是要你去杀了大清皇后,你就后悔了。”

“你看到你师姐来了,你就后悔了。”

听到师姐两个字,叫明堂的年轻人终于有了反应, “那是我师姐。”

他师父把他收进门墙就去世了,是师姐在乱世中艰难地把他抚养长大。

他可以为了心爱的女子去冒天下之大不韪,却无法对自己的师姐拉弓射箭。

然而年轻女子并不打算理解他对师姐的感情,或者说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个人情绪里的她,已经拒绝去理解世界上的任何感情。

她站起来,声音歇斯底里,状若疯狂,“你师姐又如何?”

“堂堂的明德真人,跑来保护满人的蒙古皇后,哈哈哈,好笑。还有玄诚那个老道,两年前在龙舟上,就是他发现了我师父的易容装扮,害的我师父被满人王爷射杀。”

“他们都来了正好,我要一起报仇。”她的眼里燃烧起火焰,其中的烈度让人见之胆寒。

明堂没有动作,也没有作声。

自从他答应她用秘法强行提升内力,知道自己的寿命所剩不多几年的时候,他就感觉自己对她的感情也好像都提前透支完了一样。此刻,他连抱着她安慰她,也不想做。

曾经,他确实是愿意为她付出生命。

“明堂,你帮我,你帮我,这世上只有你愿意帮我。”年轻女子突然哀求,晶莹的泪水落在艳色的唇瓣上,是熟悉的诱惑。

明堂的眼前,好像看到了他们曾经的美好日子。

此时的明德真人一行人,也发现了一些他们四处活动留下的蛛丝马迹。

作者有话要说: 古代的普通女子,要做的家务非常多,没有肥皂,没有吸尘器,没有自来水,没有煤气灶……洗发水就不用说了。打理一个家,真的不容易,光打理自己就不容易。

古代打仗,慰问大军的一般是寡妇,娼妓之类。大军所到之处,一般都给士兵时间去当地的妓院。个人查到的资料哈。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绯羽☆ 2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一二三亖 34瓶;赤羽陌璃殇 3瓶;嘛花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 119 章

动手还是继续跟着?

老前辈们跟了两天, 侍卫们不停地收集消息,皇后娘娘思考过后决定动手。

五月廿八的三更天时分, 拉萨城西山上的一个村落里, 一场大战快速结束。几位老前辈配合着侍卫们一起快速地剿灭了一个小团伙,活捉了一个看似是小头目的活口,算是最近这段时间辛苦的最大成果。

“传说中扶桑忍者神出鬼没, 还真有点儿门道。”胖和尚在战斗中一枪打杀了一个忍者,发表感想。

同样打杀了一个扶桑忍者的张居士连连称奇, “怪道现在年轻人都不想学内家功夫,这火器的射程, 顶人练习一辈子的内力, 还不需要练习弓箭的臂力和体力。”

玄诚道人不认同,“练习内力见效缓慢, 可内力养身,是一辈子的好处, 练好了内力踏雪无痕, 飞花摘叶,不是火器可比。”

明德真人哈哈笑,今天打杀了几个扶桑人让她心情舒畅,“听说皇上现在要发明可以自己动的机器, 将来这普通人用着机器就可以飞天遁地, 哪里还需要内力?”

提起传说中的大机器,众人纷纷热情地讨论皇上的那些“雄心壮志”。

“皇上的奇思妙想永远引领着工匠们的智慧。比如我们的车车,如果不是来西藏, 我真不舍得留它在家里。”

“车车,还有沥青路面,绝配。”

“不能少了美食,听说饮品节也是热闹。”

“这一届错过。下一届我们都去京城凑凑热闹。”

…………

侍卫们给他们送上来热乎乎的新鲜酥油茶,摆上中午的膳食--当地菜喜欢大油和大料不适合老人家,随军厨师给他们用当地的蔬菜和野味清炒的江南菜。

酥油茶的香气进入鼻腔,大家伙儿捧起茶碗轻轻地吹一圈,将浮在茶上的油花吹开,呷上一口。

茶香很浓,奶香扑鼻,有一种特殊的回味。藏区的特色饮品酥油茶,在高寒缺氧环境下生活的藏人离不开的日常饮品,“益智”,“千般效用延年称上品”,“增强体力……当地人多作为主食与糌粑一起食用,御寒提神醒脑、生津止渴。

先将适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佐以食盐,再注入熬煮的浓茶汁,用木柄反复捣拌,使酥油与茶汁溶为一体,呈乳状。

酥油是从牦牛奶里提炼的金黄色酥油为最好,从羊奶里提炼的则为纯白色。桶用雅鲁藏布江的红松木板或者墨脱的茅竹围成,上下口径相同,外面箍以铜皮,上下两端用铜皮雕饰做花边,精美大方。

初喝酥油茶,第一口异味难耐,第二口淳香流芳,第三口永世不忘。

这些天已经喝习惯了的玄诚道人对着茶碗底的漂油花赞叹,“五百多年前藏医学家宇妥·云丹贡布就在《四部医典》中论述酥油对人的好处,润泽气血,精力充沛,使皮肤不皴裂,治疗发热性疾病……好东西。”

“确是好东西。高寒之地,油、茶和食盐,对藏人来说缺一不可。东西商路,茶马互市,茶马司,现在各民族一家大融合……”说到这里,张居士原本感叹的语气变成了乐呵,“前几天我们说这个臊味儿难以忍受,可又不能不喝。

无为善解人意地说,喝吧喝吧,喝多了就习惯了,甚至还会喜欢上它。

现在我们果然习惯上了。这不就和人生中的很多事儿一样,久入芝兰之室不闻其香?”

众人哈哈大笑。明德真人笑容亲切,“来藏区的官员、商者、将士们首先要学会喝酥油茶。

皇后娘娘来到西藏后也喜欢喝酥油茶……我们常说水油不分离。藏民们把酥油茶打得真好,油和茶分都分不开。”

众人一起哈哈哈笑开始用午食。

牦牛奶做的酥油和中原的茶叶分都分不开,藏民怎么能离开中原?

朝阳从东方升起,在云层里露出丝丝光芒。夏天即将要来临,天亮的很快,只是夜晚的寒气还没散开,早起练武训练的人有条不紊地穿衣洗漱。

布达拉宫角落里一处隐蔽的宫殿低下,一个藏着很多秘密充斥着极致的绝望和希望的地方。

丝丝寒风从墙壁的缝隙里吹进来,“呜……呜……”的声音。阴暗寒冷、血腥压抑,还没进来就闻到的绝望、恐惧的气息,让人毛骨悚然,从脚底心开始发冷。

整个地牢夹杂着酸臭、糜烂、腐朽的味道,永恒的黑暗渗透进每一个囚犯的心底最深处,一间间铁牢里锁着的人都是麻木。

其中一个好似是新进来的,浑身没有一丝伤处,囚衣干干净净。他将身子歪靠在牢房的墙壁上将死不死吊着一口气儿。黎明时刻难得的安静对于他而言,已经没有意义。

作为一个在将军面前发过誓言的武士没有英勇的死去被活捉,白天和夜晚,生和死,都不再属于他。

阿古达木大步进来,对这里的气氛和味道视若无睹,直直地进来地牢门口的一个小房间。

小房间里,两位看起来都是和阿达古木差不多身形的审讯人对坐在一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