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到北宋变法那些年 > 第73章 一灯明灭照秋床

第73章 一灯明灭照秋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在不知不觉中,熙宁七年的秋天终于到来。云娘登上后苑假山遥望, 依旧是一片郁郁苍苍之色, 只是细细查看,苑中几株枫树叶缘已微微泛红,秋霜早已在不知不觉中侵袭, 大概用不了多久, 就要纷纷零落了。

云娘向暖玉感慨道:“姐夫已被贬知亳州, 如今已经携家小远行。眼看天气就要变冷, 这一路山高水长,不知二姐的身体是否能受得住?”

暖玉劝道:“行李都是娘子帮着打点的,各种药材都配得齐全,娘子不要再忧心了。”

云娘叹息一声,突然问暖玉:“我听闻你母亲前些日子生病,如今可好些了?”

暖玉忙谢道:“有劳娘子挂念,昨日接到家中来信,已经好多了。”她突然非常感慨:“一如宫门深似海, 像婢子这样的人, 在宫里唯一的一点念想,便是盼望家人平安度日吧。”

云娘点头道:“我记得你是亳州人, 如今我二姐也要随姐夫赴亳州赴任。你有什么需要捎带的,我可以托二姐一并带去。”

暖玉身子一颤,忙推辞道:“前日已托京中同乡捎带了一些药材,不敢再麻烦娘子了。”

云娘笑道:“也罢,只是你家中若有什么烦难, 一定要告知我。”

云娘回到自己的居所,却见赵顼笑着迎上来:“八月秋社,坊间皆携社糕、社酒走亲访友。宫中虽无此礼,但我知道你一向喜欢凑这些热闹的,特地让御厨准备了社饭。你来尝尝滋味如何?”

云娘见案上除了摆了平日常用的饮食外,还有一大碗白饭,羊肉、猪肉、腰子、肚肺、鸭饼、瓜姜皆切做棋子片状铺在饭上。忍不住尝了一口,果然滋味调和,比前世吃到的盖浇饭要美味不少。

她突然想到儿时每逢八月秋社,她与二姐必要亲自下厨做社饭,然后随母亲去外祖舅舅家拜访,一直到很晚才回来。舅舅们每回都送给自己很多新葫芦还有红枣,说是很重要的节礼,要讨个“宜良外甥”的口彩。她怔怔地放在筷子,便是眼前的社饭再美味,也无法下咽了。

赵顼看她无心饮食,皱眉问:“怎么,做得不合胃口?”

云娘苦笑道:“官家怕是不知道民间的俗礼,每逢秋社,人家妇女皆归外家,至晚方回。像我这样的,想来也无外家可回了。”

赵顼一愣,颇有些手足无措,迟疑良久方近前拍拍她的肩膀道:“这是我的错,又惹你伤心了。”

云娘低头闷声道:“我想阿舅和阿姐了。”

赵顼默默将她揽入怀中,她的泪水无声无息落下来,打湿了他的袍子,他只觉心疼,手忙脚乱地想要帮她擦拭,她却固执地不肯抬头,只得拍拍她闷声道:“其实论起孤家寡人,我才算头一份。外家就不必说了,便是自家人也没有言语投机的。孃孃始终是偏着二哥的,大娘娘虽然对我好,但每每谈及新法便要起争执,妙柔因为驸马的事,虽然面上不说,但终究是怨我的。更好笑的是,前几日和二哥三哥打马球,三哥竟然要与我打赌,若是他赢了,就要我废了青苗法。说起来,为了行新法,我也算是众叛亲离了。”

云娘一开始只管哭自己的,听到后来,便怔怔地抬起头,连哭也忘了,赵顼疑惑着问:“怎么又不哭了?”

云娘低声道:“大节下的,官家这是要跟我比谁更惨一些吗?那我还是认输好了。”

赵顼忍不住笑了,戳戳她的额头道:“你这张嘴啊,也罢,如果这能让你好受一些,我这件袍子也不算白糟蹋了。”

云娘这才发现,自己刚才哭得太纵情,赵顼的这件白色锦袍肩部湿皱得不成样子,眼见已经不能再穿了。

她不由大窘,慌忙擦干眼泪,起身要离他远一些,却被他一把拦住,低头吻了上来。不知过了多久,她被吻得喘不过气,只觉得头晕目眩,他皱着眉头将她放开,低声提醒道:“你换气啊。”

云娘脸越发红了,闷闷道:“刚才哭得鼻子堵住了。”她索性自暴自弃地想:无所谓了,反正自己再狼狈的样子,他也见过了。

赵顼再一次失笑:“与你在一起,有时我觉得自己仿佛只有十多岁。”过了一会儿又感慨道:“其实我现在很知足,你能重回到我身边,我觉得上天还是待我不薄。你呢,后悔遇到我吗?”

云娘忙摇头:“当然不会。”

赵顼看着她笑了:“那我们约好了,要一直在一起。此生不相欺,不相负。”

他将她轻轻抱至榻上,屋内的烛火越来越黯淡,转眼燃到尽头,无声无息灭掉,月光便如流水一般淌进来,皎皎照在床头,而星河暗暗向西沉去。她突然觉得一阵恍惚,今夕复何夕,共此明月光。也许上天对他们,终究是仁慈的。

延和殿上,曾布最后一次向赵顼汇报了市易司违法事的纠察情况,突然感慨道:“以眼下形势来看,臣不久必遭贬黜,此后怕是不能复望清光。”

赵顼淡淡一笑:“卿为三司使,案所部违法有何罪?”

曾布觉得一阵心寒:“陛下以为无罪,不知中书之意如何。况且臣与章惇一向有隙,如今让章惇治狱,其意可见。”

赵顼抚慰道:“曾孝宽也一同审理,朕相信他会公道处置的。”

曾布抗声道:“臣与吕惠卿争论职事,如今吕惠卿已秉政,势倾中外,即使臣自己做狱官,也未必敢以己为直,以惠卿为曲。然而臣所陈之事,皎如日月,却不得伸于朝廷,孤远之士,何所望于陛下。都邑之下,人情怨嗟,达于圣听,却不得伸于朝廷,海隅苍生何所望于陛下。臣得罪窜谪,并不敢辞,至于去就,亦不关乎朝廷轻重。只是臣恐中外之士,以臣为戒,自此议论再不敢与执政不同。”

赵顼如何听不出曾布话中的牢骚之意,但他左右权衡,还是决定要放弃曾布用吕惠卿,他笑了笑突然问道:“卿今年年纪几何?”

曾布愣了一下道:“臣景佑三年生人。”

赵顼笑道:“如此说来还年轻。我朝大臣起起落落乃是常事,卿眼光可放长远些。”

曾布对赵顼的提点了然于心,也不再多言,默默退了出去。恰巧殿门口遇到了云娘,他眼神一亮,上前招呼道:“麻烦娘子退一步说话。”

云娘虽然诧异,但还是随他来到僻静处,问道:“不知学士有何见教?”

曾布决定开门见山:“娘子可知道,自王相公去后,吕惠卿权倾朝野,有射羿之意?”

云娘知道曾布与吕惠卿一向不和,此言未免有些夸大其实,淡淡一笑:“应该尚不至于吧。”

曾布沉声道:“郑侠一案牵连甚广,王相公的弟弟王安国亦涉其中,已被追毁出身以来文字、放归田里,却不幸于归乡途中染病亡故。陛下派使者去江宁告知此事,王相公当场对着使者哭泣。娘子可知此事?”

云娘失声道:“王安国去世了,真是可惜。”她思索一阵又道:“但此事若说是吕惠卿指使,恐怕缺乏实据吧。”

曾布冷笑道:“王安国与吕惠卿向来不睦,屡次要王相公远离此佞人,吕惠卿早就怀恨在心,此次更是公开指责王安国非毁其兄,是为不悌。奉旨查处郑侠一案的张琥是他的同党,焉能不仰承其意穷治?”

曾布把声音压得更低:“若只此一事,还可以说是偶然。但近日又掀起李逢谋反一案,背后主使人物是宗室赵世居。此狱牵连道士李士宁。那李士宁可是与王相公过从甚密。”

云娘突然道:“我记得李士宁曾经在王相公府上寄居半载之久,王相公曾做诗相赠,可有此事?”

曾布点头:“楼台高耸间晴霞,松归阴森夹柳斜。渴愁如箭似年华,陶情满满倾榴花。自嗟不及门前水,流到先生云外家。正是王相公为李士宁所做。陛下已命沈括主审此案,具体情形,娘子一问便知。”

如此一来,王安石与李士宁相交算是做实了,云娘颇感头大,那赵世居是太祖之后,本朝自真宗以来皆是太宗一脉,便是濮王一脉也是如此,故此类谋逆案最是犯忌,赵顼是绝对不会轻饶的。她思索良久问道:“这些话,学士何不说与韩相公?”

“韩相公那里,我已尽悉告知,但陛下如今对吕惠卿的依赖远远超过韩相公。倒是娘子为人公允,陛下最为信任。目下形势对王相公大为不利,为今之计,莫过于复召王相公入京为相,方能解除危局。”

云娘沉默不语,良久方问:“因学士纠察市易司违法一事,王相公早就对学士有了芥蒂,即便复相,也不会再起用的。”

曾布大笑:“娘子未免小看我了。我眼看就要落职,早已不在乎自身荣辱升迁。但吕惠卿自执政以来,创手实法、给田募役法,户户称量钱财,造簿上册,若有隐匿,许以举告,天下汹汹,百姓深受其害 。我身为朝廷命官,安能缄默不言若王相公复相,受益的是天下苍生,我一人得失何足为道?”

作者有话要说: 那什么,比惨大会开始,男主女主并列第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