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黛玉的七个小哥哥
荣国府内一团乱麻,贾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高高地端坐在荣国府超一品老封君的位置上,任由王氏找大房晦气,即便王氏过分了些也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所谓的惩罚也只是不痛不痒。
江映蓉因着贾代善故去,这段时间常回荣国府走动,不管贾母怎么偏心,如何长幼不分,可是对于贾敏这个女儿还是疼爱的。
前一年正赶上贾代善病体违和,贾母主要精力放在为小儿子贾政谋划上,对贾敏这个出嫁女自然有些疏忽。
贾母倒是知道两个小外孙的大福气,只是荣国府目前并不太缺儿子,她倒是想让二房再添个儿子好增加竞争力,可是素来又知道闺女和王氏不睦。
只要给二房张口,闺女铁定要拉着大房张氏一起,毕竟她在家时总是跟张氏处的好,到时候让张氏再生个儿子,大房那可就有三个嫡子了,二房袭爵又要往后排一位,这样弊大于利的事儿贾母才不会做。
是以别家都想方设法托关系拉人情想要和林府搭上关系时,荣国府这个正经的岳家反而淡定如常,没有丝毫动静。
不过贾母对于闺女生了两个大福气的外孙这件事,她还是非常自豪炫耀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她是个有大福气的老太君。
光这件事就足以让贾母在交际圈里比旁人的腰板挺的更直些,没见着巴结的人都多了好些,且不要说荣国府现在还处于鼎盛的时候,着实让贾母得意非凡,心里越发对贾敏多了些宠爱。
要是老二能顺利袭爵,贾母就觉得此刻人生是彻底圆满了,可是事与愿违,贾代善临走前的遗愿让贾母不得不慢慢谋划,想起这些心肝儿都在发颤。
话题再转回江映蓉常回荣国府走动,毕竟是这具身体的生身母亲,江映蓉少不得说两句,虽然她早料到贾母不会听她的话。
可是该说的还是得说,最起码将来不能让人挑出错来,至于说的话让贾母不高兴,贾母会不会对贾敏这个女儿生分了,江映蓉无所谓,生分了也好,也能免了些以后的麻烦。
江映蓉自然就是将二房入住荣禧堂,大房反而被赶到花园里的这事儿定义为违背伦理纲常、不分长幼,王氏插手管家权搞得荣国府乌烟瘴气也是在越权,劝贾母虽然偏爱二哥一脉,但好得明面上不能让外人挑出错来,否则荣国府多年的声誉就要受损。
贾母心里自然是对宠爱的亲闺女没有和自个统一战线有些着恼,觉着闺女不能明白自己的心。
但面上并未显示过多不虞之色,只是还拿着他她那套自以为很有道理的说辞解释。
让二房住荣禧堂完全是因为荣禧堂距离自己的院子近,方便伺候,若是让贾赦那个混不吝住进去非要气的自个每日里心疼肝颤儿。
再说那个老花园也不是什么破旧不堪的地方,昔日老国公就在那里住了好些年,后边重起了荣禧堂一带的房子,皇帝又亲自赐名,才将这里作为荣国府正房所在。
让王氏帮着管家,完全是体谅张氏这个大儿媳太过辛苦,荣国府这一大家子的事儿,光家下仆人就一百来家,她一个人哪操心的过来,王氏这个妯娌自然该分担些。
特别是大孙子瑚儿因着照看的人疏忽就这样去了,张氏更是精力不济,不让王氏帮趁着,那荣国府岂不是要乱了套。
反正以贾母的那套逻辑,她做的事情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为着荣国府考虑的,江映蓉的职责又不是来拯救荣国府,听着贾母那套看似有理实则歪曲事实的说辞,也就不再多说。
这次之后贾母觉得多少与闺女离了些心,古人常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果然不错,现如今再也不如闺阁时那般贴心了,贾母还颇有一番感伤,之前的疼宠觉得都有些不值。
两人颇有些不欢而散的意味在,江映蓉就去大房看刚失了嫡子的大嫂张氏。这张氏也真是傻人一个,嫡子意外落水,只以为是伺候的人疏忽,丝毫没怀疑有人动了手脚。
清流之家出来的姑娘实在是过于单纯了些,想不到这荣国府有人为了争夺爵位能枉顾人命。
江映蓉去时,张氏正躺在床上抹泪,才几日不见整个人就清减憔悴了不少,边上伺候的大丫鬟正端着一碗粥,劝张氏好歹用一些。
看着封闭的房间里一股沉闷的气氛,江映蓉命人打开窗子通通风,又让人摆些新鲜的瓜果鲜花,环境舒适点人的心情多少能松快些。
坐在床边拉着张氏的手说道: “大嫂,我在家时咱两个最是要好,我说什么大嫂总愿意听着几分,只是不知今日大嫂还愿不愿意听我的话。”
张氏拿手帕拭了拭泪,才语带哽咽地回道:“妹妹,你说。”
“逝者已逝,大嫂也该想想活着的人,琏儿还全靠你照顾呢,好歹保重好身体。再者说倘或终日为瑚儿伤心,他若是知道了肯定舍不得离开,万一耽误了他投胎的时辰,岂不是更加违了大嫂的本意。”
不管什么话有用就成,江映蓉眼都不眨地胡诌一通,谁让古人最是相信这个,若张氏真信了这个话,说不得能减轻一点丧子之痛。
果真,一说到贾瑚,张氏就忍不住着急起来:“妹妹,我真的耽误了瑚儿的投胎吗?”
“大嫂先宽宽心,现下时间还短想来不妨事,若是大嫂一直这样忧心惦念,常言道母子连心,瑚儿这么孝顺知道了说不得就徘徊不前,不肯去喝那孟婆汤,不忍心忘了你。”
“妹妹说的是,那我该怎么办?”张氏此时已是慌了主意,抓着江映蓉的手殷殷切切地问着。
“大嫂不妨去寺里点个长明灯,再让小和尚们诵上几天经,保佑瑚儿来世投个好人家,平平安安一生,说不得将来还有机会和大嫂再续母子前缘。”
张氏一听这话,心中有了依托和期盼,再不是之前那副心灰意懒的模样,着急忙慌的让人去办妥此事。江映蓉一看这精气神儿好歹有了,心也就放下一半。
到底也不急在这一时,江映蓉拦了下来:“大嫂不必着急,大哥经常出门,肯定知道哪个寺庙的香火最旺、签子最灵,到时候让他带好各色物事亲自去走一趟岂不是更诚心。”
江映蓉说话间就给自打她来了就没见几面的贾赦安排了活计,反正他在孝期内,整日里什么事儿也没有,给亲儿子祈福请愿想来没什么不愿意的。
“你说的对,让老爷他亲自去。”张氏也觉得这样更诚心些。
“好了,先不说那些,大嫂先把这碗粥喝了,身体好了才能让瑚儿不挂心。”江映蓉接过丫鬟端着的粥,亲自喂张氏吃了。
吃了东西的张氏看起来没那么虚弱,江映蓉又命人将贾琏抱了过来,此时的贾琏不到两岁,好几天没见着亲娘,一看见张氏就扭着身子张着小手让张氏抱。
江映蓉接过还是小屁孩的贾琏放在张氏身边,张氏搂着小儿子,看着他乖巧依赖的窝在怀里左一声“娘”,右一声“凉”,含糊不清地喊着,鼻子一酸,又掉下泪来。
“好好的,大嫂怎么又哭了。”江映蓉帮着擦了眼泪。
“大妹妹,多谢你今日前来,要不是你,我还要亏欠琏儿,这些时日都没顾上照看他,我这做娘的太不称职,先是忽略了瑚儿,现在又忽略了琏儿。”
“大嫂能想明白就好,还是要为活着的人多做打算。父亲去了,府里也不如往日太平,大嫂要多加留心,防人之心不可无,早日养好身体,琏儿……还有大哥都要仰仗大嫂照顾,大嫂难道忍心将来琏儿喊别人一声娘?”
江映蓉想了想还是把贾赦也加上了,加重张氏心中的筹码,牵挂的人多了就没那么容易想不开,毕竟现在的贾赦还是爱重张氏的。
这时的贾赦纨绔归纨绔,本身虽说也没什么才能,但是对张氏还是不错的,即便也有几个丫鬟通房,可这是大家族都认可的模式,张氏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古代女子,也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对,里边有两个甚至是张氏身边的丫鬟,她亲自开脸送给贾赦的,其中一个就是迎春的生母。
所以说年轻的贾赦即便不出色却也没那么不堪,就冲年老的贾赦即便贪花好色终日饮酒作乐,还是将贾母的话奉若圣旨,全力执行,当然也有混不吝的时候,可大体上是很听贾母话的,这样有些愚孝的一个人本身也不会坏到哪里去。
至于提醒张氏提防别人的话,江映蓉只是点到为止,张氏能不能醒悟过来端看她自己。本来江映蓉是准备贾代善去世后,除了年下礼节就尽量少与荣国府接触,可听说贾瑚落水了,让738探查后这并非意外事件,而是王氏有意蓄谋。
因着王氏此事实在谋划的巧妙,或许为了后续红楼剧情的顺利发展,仿佛此方世界的意志都在帮王氏,根本没有什么十足的证据可以和王氏扯上关系。
想到这具身体的原身和张氏这个大嫂素来关系就好,书中张氏早早去世想是就是此事打击所致,据说贾琏可是在两岁左右时就被二房王氏所养,这样看来张氏所剩时日不多。
明面上她不好直接出手救张氏,只寄希望于私下提点几句话,让张氏有所警觉,毕竟已经失了一个儿子,剩下这个定要更加当心才是。
至于为什么江映蓉不担心帮了大房一脉会不会让入魔的那个林如海心生不满,江映蓉私以为林如海的为人不至于在这些小事上纠缠,哪怕他已入魔,可风光霁月的君子本性终归是本性。
说到底张氏跟林如海一样都是可怜人,且源头都在二房王氏甚至是贾母身上,如果张氏能度过这个坎,贾琏在她的教养下肯定不会如原书那个样子。
打擂台的大房一直存在,没有小门小户不顶用的邢夫人,没有事事以二房先、甘愿当个跑腿管事的贾琏,王熙凤能不能成为大房的儿媳妇也就两说,说不定贾赦也不会变得如原书中那样不堪,王氏再想取得原著中超然于大房、除贾母外凌驾于荣国府众人的地位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
想是只要能让贾母和王氏不痛快的事情林如海绝对是乐见其成的,毕竟对于他本人的意愿来说荣国府自生自灭就好,这会儿有人让仇人不痛快,想来林如海也会觉得痛快。
再说江映蓉并未直接出手,几句话而已,能成了自然是好。要是张氏依旧自怨自艾,不能多留个心眼,逃不过原有的宿命,那只能叹一声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