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最爽新人生 > 780.再见于禁(四)-酒文化

780.再见于禁(四)-酒文化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砰!

清脆的碰杯声,周方远,三哥,还有于禁,三个人在时隔多年之后,再一次坐在了同一张餐桌之上。

两位女眷坐在旁边小声交谈着,并没有打扰他们三个人。于禁的酒量果然是不行的,要问周方远为什么知道,很简单,因为村里的孩子就没有几个是乖乖等到十八岁才喝酒的。周方远第一次喝酒是十一岁,于禁更早,十岁就开始喝酒了,三哥那就更不用说了,据说小学二年级就开始喝酒了。当然大家喝的都是啤酒,本身度数就不高,而且那时候年龄小,也喝不了多少。

不过一个人的酒量啊,如果不是专门去锻炼的话,天生的酒仙是很少的。

周方远记得很清楚,当年他和于禁还有三个也坐在一起喝过酒。那时候他和于禁也都十多岁的样子,他那时候就已经能喝一整瓶啤酒还没啥感觉了,而于禁呢,两小杯四两啤酒下肚,脸蛋就变得红彤彤,走路都开始打晃。从那时候开始,于禁不能喝的形象就深入人心了。这些年他也一直忙着求学,求学的学生,再怎么也不能和走上社会的人相比,像是三哥这样的,整天出席各种商务活动,要么和市里面省里面的领导喝酒,那喝起来可是相当厉害的。有时候不是人家逼着你喝酒,而是你为了表达诚意,必须多喝一些。周方远这边稍微好点,但喝酒也已经成了常态。

可以说,他俩也也算是酒精考验出来的战士了,酒量不用说就比于禁高。

所以这边几杯酒下肚,于禁的脸红了,说话的嗓门开始提高,人也终于放松了。

周方远和三哥对视一眼,两人脸上都露出了笑意。

于禁这几年的表现,他俩都看在眼里,要说是不是有不满的情绪在?那肯定或多或少是有的,毕竟大家相识这么多年,你说消失就消失,其他人不满也是正常的。只不过无论周方远还是三哥,都没有吧不满直接写在脸上。而且他们也大概能理解于禁的一些心态,所以说真的,就算是埋怨,有时候也没法埋怨太狠。所以他俩也不怪于禁,毕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和选择,于禁选择躲避,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是!

既然今天撞见了,就不能让他那么容易躲过去了。

不止紧张吗?不是腼腆么?不是不知道该怎么说话么?不用担心,三杯酒下肚,看看你还紧不紧张!

于禁这边一放松,酒桌上的气氛立刻就好了起来。

其实说起来,无论是周方远、三哥还是于禁,都不是那种嗜酒如命的人,好吧,先把于禁撇开,他还在上学呢,就说周方远和三哥,他俩虽然不讨厌喝酒,但也不是嗜酒之人,这么说吧,有个活动或者有个项目什么的,一帮人坐在一起喝酒谈事可以,但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他俩都很少喝酒的,最多是浅尝辄止。而且喝酒也是讲究方式方法的,甚至酒都有专门的酒文化,只要能掌握其中的度,感受这里面蕴含的文化气息,喝酒,没什么错。但如果是拿喝酒当正事儿,拿喝酒当生活,那就有些不可取了。

其实无论东西方,都有各自不同的酒文化。

酒作为一种独特的饮料,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几乎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西方的酒文化同东方一样源远流长,葡萄酒、朗姆、伏特加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号。

我们通常意义上讲的“酒”,是以蔬果、谷物、根茎和种子等富有糖分与淀粉的植物为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发酵和蒸馏过程,再加以陈酿放置才得以生产出来的具有酒精成分的饮品。古今中外的人们,无外乎都对酒这一大自然奇妙的产物情有独钟。我们的老祖先殷人,就是以“性嗜酒”而称著于史册。据说在遥远的殷商时代,商族领袖盘庚就是因为族人酗酒不断,以至于接连酿成恶性社会事故。于是他毅然决然决定迁都,决意要将殷人糜烂成性的嗜酒习俗扭转过来。

由此可见,酒作为一种日常生活中的消遣之物,是不得多饮、不必贪杯的。如人类难以控制对酒的依赖,必将造成对个人心理和社会风习的巨大危害。但若善于把控饮酒的量和度,酒便会为人类社会带来一种令人神往的情调。在微醺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的快意感受,便是能够极大的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月下独酌、曲水流觞”,古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酒文化。不仅仅是东方如此,西方人对酒的执着和钟情,可一点儿也不比我们少呢!

有关于“酒神”向人们传播葡萄种植和酒类酿造方法的故事,在西方世界里几乎是人人都能讲上几句的。在遥远的古代希腊时代,有一位叫做狄奥尼索斯的古神。对希腊神话体系稍有了解的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狄奥尼索斯父亲的名字——大名鼎鼎的“宙斯”。

宙斯在西方神话谱系中有着一个烂漫自由的独特形象。他善于用花言巧语蒙骗面容姣好的女性,宙斯对待爱情的态度是极其随便和放荡的。狄奥尼索斯似乎是继承了从父辈中传递下来的“光荣传统”,在青年时代便爱上了一位美少年安普洛斯。

传说,狄奥尼索斯的同性情人安普洛斯在一次打猎的途中被月亮女神重伤。狄奥尼索斯连忙赶去,他流着伤心的泪水将安普洛斯的尸体收敛整齐。谁知,众神由于要掩饰安普洛斯的死,便将他的尸体变作了一颗葡萄藤。狄奥尼索斯心痛不已,他将葡萄藤缠绕在头顶上,并且把葡萄汁所发酵成的酒一饮而尽。根据《神谱》记载:“在眩目和恍惚之间,狄奥尼索斯仿佛忘记了尘世的困扰和烦恼。”于是他将葡萄酒的做法传递给世人,为的是方便世人解决内心的苦恼,逃避现实的压力。这便是西方传说中葡萄酒的来源。

西方人除了将酒作为解除日常生活压力的调节品之外,还常常将酒作为权力的象征看待。在古老的中东地带,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人类的文明史刚刚在此诞生和发育的时候,古代帝王的贴身侍从就常常被称作“持杯者”。举世闻名的阿卡德王国领袖萨尔贡便在青年时代承担过宫廷内的“持杯者”职务。

为国王擎起酒杯,代表着与国王的亲密无间。而通过亲密关系掌握宫廷权力的人,往往是“立侍左右“的近臣们。由此便不难理解,古代宫廷的太监或伴读一行人,究竟是凭借着什么才权倾朝野的了。无论是在自家的宴席上,或是在宫廷聚会的场景下,欧洲人常常将举起酒杯作为向他人示意甚至是示好的重要标志。由此可见,酒杯和与酒杯有关联的各种动作,在欧洲人的日常交际中着实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在西方人眼里,酒还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拥有着自己的历史和生命。比起东方人的狂放不羁和肆意豪饮,温文尔雅的西方人却更喜爱小酌怡情的温润和闲适。西方人饮酒的目的往往很简单,为了欣赏酒而饮酒,为了享受酒的美味香醇而饮酒。什么场合该饮什么酒,用什么温度灼烫酒,甚至是应当用什么形状的器皿喝酒,都有着详细的规定和限制。不懂品酒,不懂饮酒礼仪,往往被视为是庸俗和不高雅的象征。

在我们的国家中,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

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我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在文学艺术的王国中,酒神精神无所不往,它对文学艺术家及其创造的登峰造极之作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因为,自由、艺术和美是三位一体的,因自由而艺术,因艺术而产生美。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这是古老华夏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志气旷达,以宇宙为狭”的魏晋名士、第一“醉鬼”刘伶在《酒德颂》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有扃牖,八荒为庭衢。”“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山岳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

这种“至人”境界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典型体现。

不得不自夸一句,我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是酒的故乡。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又同时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首先,华夏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而我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各朝代统治者根据粮食的收成情况,通过发布酒禁或开禁,来调节酒的生产,从而确保民食。

在一些局部地区,酒业的繁荣对当地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酒与社会经济活动是密切相关的,酒的厚利往往又成为国家、商贾富豪及民众争夺的肥肉。不同酒政的更换交替,反映了各阶层力量的对比变化。酒的赐晡令的发布,往往又与朝代变化、帝王更替,及一些重大的皇室活动有关。酒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给人民的生活中增添了丰富的色彩。我国古人将酒的作用归纳为三类: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几千年来,酒的作用远不限于此三条,起码还包括:酒以成欢,酒以忘忧,酒以壮胆。

所以说,喝酒,好!但要适量,在一定的限度和限量之中,酒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享受。当然了,如果超过这个限度,那就是麻烦了。

当然了,中西方在对待酒文化的时候,还有很多不同。

比如说酒种就不同,在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酒莫过于白酒了,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华夏的酒文化就是白酒文化。而西方主要是葡萄酒为主。

酒器方面,华夏古代酒器以瓷器、青铜器和漆器闻名。华夏酒器以形象优美,装饰众多而著称。西方人注重不同的酒,喝酒的器具也不一样。所以他们有葡萄酒杯、白酒杯、红酒杯、白兰地酒杯等。

饮酒礼仪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我国的饮酒礼仪体现了对饮酒人的尊重。谁是主人,谁是客人,都有固定的座位,都有固定的敬酒顺序。敬酒时要从主人开始敬,主人不敬完,别人是没有资格敬的,如果乱了次序是要受罚的。而西方人饮用葡萄酒的礼仪,则反应出对酒的尊重,人与人之间的上下关系,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至于说饮酒的目的,除了嗜酒如命真的爱酒如痴以外,在我国,酒经常被当做一种工具。酒在国人眼里更多的是当作一种交际的工具,所以在华夏的酒文化中缺乏对于酒本身进行科学而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品评,更在意饮用之后带来的美妙作用。在西方,饮酒的目的往往很简单,为了欣赏酒而饮酒,为了享受美酒而饮酒。也不是说西方人就不拿酒当工具了,也会有当做工具的时候,只是东西方文化的侧重点不同。

如今的东方,更喜欢将酒当做工具,西方则更加喜欢单纯的品酒,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并非是清晰的两极分化。

今天,周方远和三哥就把酒当做工具了,这个工具的价值就是敲开于禁的新房,让他回归当年的状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