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重生六零甜丫头 > 分卷阅读345

分卷阅读345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山娃娃一窝蜂围过来,好奇盯着陌生车辆。

“那是什么东西,只有两个轮子?”

“竟然可以骑着走,这肯定是县城里姑姑说得两轮车。”

“那是什么车,我也想骑两下。”

……

娃娃们跟在邮递员蜀黍屁股后面跑。

邮递员三十多岁,他摇头晃脑非常得意,脚踏板踩得飞快,不断摁响车铃发出一串串嘀呤呤的铃声。

一边骑着自行车在山村平坦小道上转圈,一边不停叫取件人名字。

“陈酿军!夏丘溪!林君英!崔玉涛!王溢希……”也不知道这半年来,他累积起来多少信件与包裹。

后面跑着一串山娃娃,连村民们也忍不住从屋里出来看热闹,这是绝大部分村人第一次看见自行车。

山神啊!

有两个轮子的车,竟然能跑得这么快。

**

今年过年有王溢希,吃食上还得注意一些,叶妈妈特意准备一堆美味粗细面粉,有小麦红薯混合、玉米面、红薯杂粮等。

至于各类肉丸子、蔬菜肉汤等,对于能把豆腐做出肉味的叶妈妈来讲,掩饰并不是难事,况且‘溪水鱼虾蟹泥鳅黄鳝’,某只娃娃从空间里放出来很多,逮到不仅仅是他们家。

山上积雪融化,溪水潺潺。

用村民们的一句话形容:今年过年,山神都暗地里发‘水红包’。

没有往年对比,外来客人很难发现异样,有时候兴致勃勃跟村民们一起下溪逮肉粮,嘴里夸赞不已。

除夕,午饭后,叶家正堂屋里,叶家众人在叶奶奶叶妈妈叶二婶的简单指导下,认认真真捏花卷或花馒头,它们是今晚年夜饭后的主食之一。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甜妹儿觉得全家人一起捏面团,是一件温馨浪漫的事情,偶尔可以这么玩一下。

老辈长辈们捏得通常都是牡丹花,象征富贵。

小辈们则捏得花卷千姿百态。

有花鲤鱼,象征着年年有余;有寿桃,象征着福寿绵长;有一颗胖嘟嘟球,来自叶小五的手艺,象征着团团圆圆……

别的娃娃还在头疼,甜妹儿已经快速捏出好几只小动物,兔子、野鸡、小刺猬、猪,个个栩栩如生,象征着想吃什么有什么。

而家里的小动物们聚在一旁玩耍。

猴弟拉着迷糊小猴崽弹肥珠子,终于能找到优越感。小熊猫趴在棉花窝里,咬着自己爪子呼呼大睡。小粉团拖着自己的‘竹笋窝窝头饼干’,匍匐前进,累就大咬一口,饼干算它的磨牙玩具。

“我喜欢这个刺猬,甜妹儿帮我捏一个呗!”

晓丫头放下手里歪歪斜斜的一坨小面团,拿起那只小刺猬,用两颗红豆镶嵌在刺猬头部点出眼睛,拿剪刀在它身上剪出一排排针刺,特别生动形象。

“别说,这样子还挺有趣的。”

王溢希捏得跟小五差不多粗糙,把花卷做成球状,粘上两片绿菜叶,一看就是不常做细致活儿。

叶安诚偷笑揭短道:

“涛子哥说表哥,在省城文化工厂,顿顿吃食堂,周末烤红薯加泡菜,连稀饭都能自己煮糊。”

王溢希正想辩解自己杀鱼烤鼠都没问题,只是不想做。院子外,忽然响起一堆村里娃的杂乱叫声,似乎听到信件什么内容。

“红霞伯娘,溢希哥哥,你们的信来啦!”

“甜老大,快一起去看两轮车,跑得贼快。”

“老大妈妈,邮递员送信来啦……”

叶家土屋地势比较高,沿路石阶梯比较多,坡路少一些,邮递员不会将新配自行车骑上来,怕弄坏轮胎,他只会跟以前一样,步行或驾驶驴车爬上来。

王红霞王溢希姑侄俩眼睛一亮,不约而同想到一块儿去,慌忙洗净手,小碎步跑出院门,逮个口齿伶俐娃,仔细询问。

“三猴儿,邮递员在哪?”

“他驾着两轮车村里兜圈,贼快,车后面几个大袋子鼓鼓的,刚才路过夏裁缝家,现在不知道去哪里。”

姑侄俩实在等不及,回屋披一件棉衣,准备直接去拿信件。叶家所有小辈,还有小尾巴粉团跟着他们一起,与山娃娃们一起去看什么两轮车。

甜妹儿托晒简单思考一下,歪头道:

“妈,咱们去白爷爷家,邮递员有两大袋包裹,村口基地还没开始修,白爷爷家里最多客人,肯定是陈爷爷李连长林姐姐他们的。”

自家妈妈平日里聪明伶俐。

但此时早把理智都抛到九霄云外,村里到处跑,恐怕得花不少时间,哪怕逮着路过村民问‘二轮车’。

旁边小屁孩眼睛里星星闪动,崇拜激动道:

“这都能想到,老大果然厉害。”

等到白家院外,果然看到一堆叽叽呱呱的山娃娃,围着门口的一辆‘两轮车’,即自行车,里面甚至还有老人、汉子、妇女等。

不对,连隔壁村男女老少村民都来看一眼‘稀罕物’。

那辆自行车被漆成墨绿颜色,并印有邮电字样。前车梁上固定着一个用来装信件的墨绿褡裢,后车架上则搭挂着一个装包裹的白色帆布邮袋。

“自行车很厉害?”

甜妹儿婴儿车、四轮两轮自行车、三轮童车、四轮儿童汽车、电瓶车,全都玩过,不能体会村民们的激动,

但也更明白,这个年代应该什么都缺。

可惜不能把以前家里的玩具,都分享给小伙伴们玩。她跟围观群众打一声招呼,与叶妈妈他们进入白家大院。

“妈,你们先回去,我看一眼自行车。”

思丫头与晓丫头眼睛都不眨一下,步子已经停下来,加入围观村娃娃们。

甜妹儿:……

等他们进入院子里,邮递员正将一堆大大小小包裹,小心翼翼从白色帆布袋里掏出来,这些东西不经摔,被人口传嘱咐过的。

也就外来客人赶把贵物品,交给邮递员寄到村子里。

村民们连寄一件棉衣都不敢,不是怕寄不到,邮递员信用还挺好,只是怕寄送时间太长,冬天寄到春天。粮食寄到,人可能都已饿没。

可今天,是碧山村的福音。

邮递员眉开眼笑道:

“县城上级领导吩咐,以后碧山村的信件包裹,都要及时送往。只要没下雪暴风雨,你们放心,我一定会送到的。”

王家先前拖人带的两封信,可能因为自然灾害原因没到,邮递员送的几封信件,倒是已经送到家里。

叶妈妈与王溢希还未看到信件,已经转身过去跟崔玉涛白奶奶借纸与笔,进屋子开始认认真真写回信。

叶妈妈读过两年小学,字认得比叶爸爸厉害得多,哪怕难看、拼音错字有,她也一直坚持自己写给父亲哥哥家书。

至于邮票,邮递员可以直接卖一些给村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