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寒鸦寺
第二十三章寒鸦寺
以南州向北,是为中州。中州腹地乃京都洛阳。大魏朝廷在此龙盘一百七十春秋。
古往今来,洛阳多为历朝政权的国都。四面环山,丘陵交错,横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居于天下之中;又有洛河、伊河、涧河、汝河等水系经流,百川过境,洛阳实是中土龙脉的聚集之地。
相传上古时期,圣人伏羲氏于黄河洛水之中取得河图洛书,从此起源中华文化。《系辞传》有言:“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滥觞所出,正是洛阳。
河运昌盛,平原众多,洛阳的地理位置可以说是四通八达。大魏皇室建立基业两百年,洛阳是魏国的贸易中心,是魏国的文化中心,更是魏国的权力中心。每天都有无数谕旨从洛阳传至五州各地。
作为权力与经济的集中点,中州的城邑照理说应该都是一番繁荣景象。然而在中州靠东边的一座小城里,却总是一副冷落的萧条模样。
小城名围城——说是城邑,实际就是一间稍大的村落,落户不足三千,一些方面比起乡下也强不了多少。围城处在中州的边缘,两山包夹,再往东一点,就到海州了。
小城的治安防护也不到位。城门仅有数人值守,值守城卫有的还在打瞌睡。假如百姓想到衙门报官,可能得在门外候上半时三刻,才看得到县长从家里蜗行牛步而来。
不过围城也算不上贫困。每年上交完赋税后,城里的百姓大多还有够足的余粮过活。
就是这么一座边城,十三年来居然未曾遭受任何劫匪的骚扰,实在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仿佛有股无形的力量留存于城中,不分昼夜地威慑着四方宵小。
百姓安居乐业,城里一片太平。
可是十三年来,围城籍帐登记的人户不仅未有增多,还在前六年里减少了四百三十二户人。
这委实是很奇怪的现象。
与南州不同,中州九成的地方皆已开始降雪。连续三天万里飘白。放眼望去,围城内外一片银装素裹的风景。
围城东边有一座岑寂的寺庙。除了经年过节、逢灾遇祸时的烧香拜佛,城中百姓平日间不会在附近走动。还有十天便是新年,围城两千余户人家均在做些送除旧岁的准备,寺庙门前仍像往常一样的冷清。
此寺名寒鸦寺,乃是历经三朝的三百年古寺。入庙,寺内陈设皆是老旧,一派古意盎然。一众殿宇鳞次栉比,大雄宝殿顶部斜上挑起的黑色屋檐,像是龙角,又像是鸟翼。百尺高的藏经塔矗立于左后。
殿阁廊房过后,是深院;寒鸦寺僧人不多,所建的僧房却是极大,砖料花白,棱角方正,与古寺中其余建筑并不协调,瞧着该是后来的新修之所。僧房不远处是一面高墙,墙上开有一道木门,高七尺,宽三尺半。墙外是一片菜田,墙后有一间草屋。寒鸦寺的菜农常年居住于草屋之中,菜田因为前三日的大雪已被深深埋藏起来。
菜田的旁边,坐着一名青年僧人。一颗光亮的脑袋,一身朴素的长衫。他是先扔了一张缎纹蒲团在雪地上才坐下去的,也许是怕雪水打湿了他穿着的僧衣?
观其面目:高鼻丰唇,星目长眉,额头饱满、伏犀隐现。这是人中龙凤的贵相。
和尚身旁还坐有一人。那人披着一件厚实的羊皮大氅,怀中抱着一条布帛裹卷的长形物事。他长得很俊朗,虽然已经不再年轻,但是眉眼间依然保留着几分与生俱来的秀气。
他是俞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