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静蝉子
第二十四章静蝉子
小和尚掬着一面斗篷。坐了一段时间,小和尚可能觉得有点儿冷,就把手中的斗篷披在了肩上。那斗篷毛绒厚实,色泽光润,竟是一件貂皮大裘。
今朝霁天,寒鸦寺里的僧人们都在清扫庭院门前的积雪,为何小和尚却能如此安逸地坐在这里休息?
“还有十日就要过年了,你今年还是要回去?”小和尚望着菜田的方向,对俞珺问道。
“嗯。”俞珺点了点头,“明天就走。”
小和尚说:“过了这么久,那边的人对你的搜捕却并没有半点松懈。泥船渡河,迟早会漏水。既然出来了,何必再回去。”
俞珺明白小和尚是在为自己担心,笑了笑:“年年回去,几乎成了习惯。我能脱身一次,便能脱身无数次,你不必太忧虑了。”
“为了镇压海倭,那边的驻军武备更新了一遍,我是忧心你一把单剑走不出甲冑堆叠的战阵来,”小和尚叹了一声,也知道俞珺是决心难改,说道:“往后这些年你要更小心了,人家悬赏黄金百两买你的人头,不知你以往的朋友有几个能抵挡住这样的诱惑?”
“想不到我的脑袋如此值钱,杀了我,在洛阳都能置下一所豪华宅院。”俞珺感慨。
“很多人巴不得你现在就去找他们吧。”小和尚说道。
“不知以往的朋友有几个能抵挡住这样的诱惑……”俞珺喃喃,旋即瞧了瞧小和尚,“你能吗?”
“我缺吗?”小和尚面无表情地反问。
俞珺哈哈大笑。罢,敛了笑容,认真地说:“这是个很重要的信息,多谢了。有些人是不能见了。”
小和尚说:“越往海州,想杀你的人就越多,而且日后会越来越多。只怕再过几年,东海再无你容身之地。”
“倘若真是追得太紧,我来围城也能避一避风波。”俞珺说道。
“难不成你就要在我这儿赖着了?”小和尚皱眉。
“不行吗?”俞珺淡笑问道。
“算了,”小和尚说,“要是真的有那么一天,让住持给你剃个头吧。”
“再说。对了,光头冬天不冷吗?”俞珺看了看小和尚光溜溜的头颅,有些疑惑地问道。
小和尚平静说道:“习惯就好了。”
“朝廷如今怎样?”俞珺打开了一个新的话题。
“不怎样。”小和尚说,“外有北国进犯,内有王亲政乱,十年内不平定下来,柴天改玉之日不远咯。”
这话传出去便是杀头的死罪。可小和尚却这么轻飘飘地说了出来,说完后也并无惶恐不安。
“你不会担忧?”
见到俞珺脸上的调侃之色,小和尚露出无所谓的表情:“我不过是中州边城一座破庙里的出家僧人,朝堂上的事,与我何干?”
俞珺沉思了半晌,问道:“朝廷那边没有应对之策?我不信。”
“军中兵力怎么也就是那样了。按我对他们的了解,不出半年,各方都会开始拉拢你们这种武林中的高手,你信不信?”小和尚看向俞珺问道。
俞珺没有回答,而是反问:“你怎么看?”
小和尚鼻中发出一声哼,冷冷说道:“本末倒置,一帮自作聪明的蠢货。朝堂和江湖乃两种不同的规则,熔于一炉,天下必将大乱。”
俞珺默默地注视着小和尚。过了很久,他发出了一声叹息:“假如你当皇帝,一定是一位明君。”
“你高估我了,”小和尚淡淡地说,“我无心,亦无力。”
“也罢,好好生活已是一件困难的事了。”俞珺道,接着把目光移向了皑皑雪地中。
“先不说了。”小和尚突然摆了摆手,撑着身下的蒲团起身,“我有点饿了,一起来吃些斋饭吧。今天有牛肉哦。”
“肉食斋饭,五州寺庙三千,也许只有寒鸦寺是如此了。”俞珺笑着说道。
“我剃发为僧时仅十三岁,正是长身体的重要年纪,不吃肉,长不高的。”小和尚严肃地说道。
“然而你一吃就是十三年。”俞珺一语道破。
小和尚也不尴尬,面容很是郑重:“佛法中并没有出家人不能食肉的规矩。僧人食素,这是南北朝梁武帝的勒令;我依循上古佛法,吃肉,很正常。”
俞珺失笑:“行——反正静蝉大师怎么说都是对的。”
小和尚捡起雪地上的蒲团,反身开门,迈步说道:“走吧。”自己走在前头带路去了。俞珺跟上。走进木门之前,他看了一眼远处的那间草屋;这是寒鸦寺的菜农日常居住的地方。
里面飘出来了一道人语:“与以往一样,你不去妄图改变这里的事情,我不懂寺里有人来过。”音调低沉,音色沧桑。话语随朔风而来,音量低微,可音质清晰。
俞珺朝那边点了点头。进寺,关门。墙外寂静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