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相女无忧 > 分卷阅读87

分卷阅读87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文老夫人争辩,只是知道一时无法轻易改变老夫人的想法而已,并不代表他也是这样看待她与她的作为的。

即便他也是这样看待她的,她又怎能因他是自己的父亲而轻易改变本心,为他而活?

她豁然开朗,不由笑了出来,心头轻松无比。

文成周见她笑了出来,知道她心结已解,便道:“你字已经练了半个多月,我这里的书你也看了不少,你刚来家中时,我本想让你和文珏文瑜一样去学堂。如今看你的情况,礼仪诗书还是要学的,经义算术等却已无必要再去学堂。”

他问她:“你想去学堂跟着先生授课学习,还是想在家学些自己想学之事?”

文想也没想便道:“在家学些自己想学之事。”

文成周像是早知她会如此选择一般,接着道:“如此我会请先生到家中教你礼仪书画琴棋,其他若有你想学的,光看书不够的,便另请名师教授。”

文顿时有点笑不出来,在家学好像她要学的东西更多了。压力好大啊……

这之后没几日,便是寒食节了。

春秋时期,介之推历经磨难,终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后隐居介休绵山。时为晋文公的重耳为逼他出山,纵火烧山,然子推母子却坚不出山,最终隐迹焚身。晋文公后悔莫及,哀恸难抑,为了悼念他,下令全国,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就此形成寒食节。

因寒食节禁烟火,只吃冷食。因此提前一天便要准备熟食,家家都在蒸枣糕,做面燕,煮寒食粥。

除了提前制作冷食外,卢筱还让来升去剪几支柳条,在门户之上插柳枝,是纪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

文家厨房的炉灶一整天几乎没停过,家中始终弥漫着一股糕饼的香甜气味,闻着让人食指大动。

文瑜散学回来后直奔厨房,连吃好几块枣糕,还吃了只面燕,贪吃的结果,就是真到了用晚饭的时候,他已经撑得吃不下饭菜,连汤都喝不下,只怕再多吃一口就要吐出来了。

文老夫人听阿秀说,晚饭时文瑜什么都吃不下,担心起来,特意找卢筱来问,怕文瑜是病了才胃口不好。

卢筱听于婶说过文瑜傍晚吃糕的事,笑着道:“娘且放心,瑜儿这不是什么大病,病名就叫作‘贪吃’。”

文老夫人愕然失笑,不禁摇头。

卢筱又道:“我已让兰姑煮了山楂水给他喝,芸巧且给他揉着肚子,过一两个时辰,消了食便好了。”

文老夫人这才放心下来。

寒食是个大节,举国皆休,连着清明足足七日,百官休务,文成周也因此能在家中休沐。

文家先祖之坟不在京畿地区,便在家中设祖宗牌位祭祀一番。一大清早祭完祖之后,便准备去踏青郊游。

文老夫人脚伤未愈,无法出门,卢筱亦要留在家中照看她。今年便由文成周带着文姊弟三个去郊外踏青了。

文家的马车出发还算是早的,到了城门口却也滞留了好一会儿才得以出门。城外官道上的马车,简直可用熙熙攘攘来形容,全是出城祭祖扫墓,或是郊游踏青的。

文探头望了望外面,只觉这景象极为眼熟,颇有前世黄金周假期里,众人自驾,蜂拥而去周边景点的样貌。只不过如今在道上拥堵的不是汽车,而是马车牛车。

在车流之间,除了行人外,亦有骑马穿行的,便无拥堵之忧,比起马车来说,反倒要快捷得多了。

东京风俗,官家女也常常骑马出行。文在马车缓慢前行的时候,就瞧见过好几次骑着马从他们车旁经过的仕女,一旁随行者众。

绣鞍上的女子盛装华服,素手握着缰绳,头上戴着帷帽,轻纱迎风飘展,以挡风沙,且掩面容。

她们骑的马也都高大神骏,刷洗得毛色油亮,鬃毛飘逸顺滑,修长健美的脖子上戴着颈缨与悬铃。她们从马车边经过时,并非纵马疾驰,而是让马缓步前行,说不出地优雅好看。

文珏看得目眩神迷,倾慕至极:“爹,要是我也有这么漂亮的一匹马,能这么骑着走就好了。”

文成周笑言:“等你能爬得上马背再说吧。”

车内众人都轻轻笑了起来。

他又看了眼文,“你大姊倒是差不多够高了。”

文自去年来了葵水之后,身高窜得极快,如今已有五尺二寸,还在继续拔高。也许和她练武也有关系,她比同龄的女孩要高不少。孟裴的三妹比她大一岁,却还比她矮了寸许。

文珏亦看了看文,不服气道:“我已经四尺六寸啦!再过两年也和大姊一般高了。”

文成周点点头道:“那就等你长到和大姊一般高的时候再说吧。”

于伯驾车沿汴河向东行了一段,折而向南,走了一段上坡路,来到一片高地。高地上建有一所寺院,亦有一座高塔。

文成周因文是初次来此,便向她介绍,此地因附近原来居住姓繁的居民,故称为繁台,那座寺院名为天清寺,塔则因地得名,名为繁塔。

因此地地势颇高,站在高处甚至可遥遥望见东京全景,是东京都里许多人首选的踏青之所。时有诗云:“台高地回出天半,了见皇都十里春。”说得便是此景。

文纵目眺望,晴空碧云之下,远处是京都的繁华盛景,近处则是高塔巍峨,殿宇峥嵘,周围花树成林,桃红杏白,杨柳青青,还真是个踏青游玩的好地方。

天清寺附近搭了戏台,有伶人歌舞唱戏,观者甚众。对面围起一块场地,有着衣者在其中蹴鞠,围观者时不时发出欢呼之声。另一边则立了几架秋千,有孩童女子在荡着秋千,欢声笑语不断。

文瑜早就按捺不住,一下车就在草地上跑了起来。

文珏到底比他大了两岁,且随着年龄增长,渐渐也意识到自己是个女儿家,但凡外出时,便表现得比在家中要文静许多。虽然她心中与文瑜一样痒痒的,却只是站在父亲与大姊身边,等着他们把话说完。

文瑜跑了几圈,奔回马车边,要来升把风筝拿出来去放。

文珏看见了却道:“风筝有什么好玩的。不如去荡秋千吧。”

文成周微笑道:“你们姊弟商量好,先玩什么。”他回头看向文,笑容温和,“你想玩什么?”

文还没答,文珏就抢着道:“大姊,去荡秋千吧。风筝一放到天上就没事做了,无聊的紧。”

文瑜嘟嘴道:“我就只想放风筝。”

文听他说得委屈兮兮,又满含期望地望着自己,不觉好笑,但再看文珏,也一样期待地望着自己,便对文成周道:“爹,要不这样,你带二妹去荡秋千,我带三弟去放风筝,我会看好他的。过一会儿我们来找你们。”

繁台地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