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穿进雷剧考科举 > 分卷阅读238

分卷阅读238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忍住胸中激荡,清了清嗓子,朗声道:“半年前,知府大人曾带领本官与诸位乡亲们在此片滩涂荒地种下了稻苗,半年中,本官无时无刻不在记挂,希望金秋之时,这些幼苗能够长成连荡稻田,结出粒粒真珠。如今,丰时节已至,尽管稻苗十不存一,但终究有存活之数。只要存活一株,我们就有希望找到最正确的培植之法!一代人不成就两代,两代人不成就三代,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终有一日,这片荒地将碧浪延绵,稻香千里,漠漠沧海变桑田!”

他一口气说完,场面却寂静无声。

良久,一位老农颤声道:“大人,您说的可都是真的?”

程岩当然有夸张与煽动的成分,但他此时却道:“只要有毅力恒心,能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成真。”

“那、那我们岂不是再也不用饿肚子了?”老农踟躇地补充了一句。

程岩微微一笑,重重点了点头,“若海水稻真能够大范围种植,不止你们,大安所有的百姓,再也不会饿肚子了。”

下一刻,老农的泪水已夺眶而出,洗净了他原本浑浊的眼睛如果能早一点发现这种稻谷,他也不用因为养不起而被迫承受骨肉分离之痛,只希望后来的人,再不用受这种煎熬。

老人干脆利索地跪下,激动高呼道:“拜谢青天大老爷!”

他身后,千余百姓跟着跪倒,洪亮的声音响彻天地:“拜谢青天大老爷!”

在百姓们心中,他们不管程岩是哪里的官,官位又有多高,只要能为他们找到生存的路,能让他们安稳地过日子,就是他们头顶上一片青天!

“诸位父老乡亲,快快请起!”

程岩一直难以习惯这样的场面,忙跟县令使了个眼色,可那县令竟也跟着人群跪倒了……

程岩无奈,好说歹说劝了又劝,终于安抚了一众百姓。

等众人的情绪都平静下来,程岩便示意县令上前,后者知道该稻了!

由于今日之事意义非凡,县令早已安排好一应流程。

只见一吏员提着串鞭炮小跑而来,拘谨地将火折子交给程岩,请程岩点燃引线。

很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炸响,程岩捂着耳朵,隔着火硝的烟尘静静看着站在不远处的庄思宜,而对方也正望着他。

随后,两人不约而同地笑起来海晏河清,时和岁丰,他们都不曾忘记。

等放完了炮,有数位老人和几个年轻的渔女唱跳着丰之舞,歌舞声中,吏员又递给了程岩一把系着红绸的镰刀。

原本按照县令的计划,应该由程岩来割第一刀,但程岩却把镰刀交给了一旁的百川村村长,他认真道:“这些海水稻是由你们辛苦劳作,日夜呵护而长成,如今,也正该由你们来完成丰的仪式。”

村长一怔,下意识接过,忽然反应过来自己不能抢了同知大人的风头,正想推拒,又听程岩催促道:“村长,请吧。”

这一回,村长不敢不听。

他提着镰刀接受着众人的注目,紧张得脑子空白一片,只得木然地走入田间,凭着本能完成了割的动作。

可等他一刀割下,心里突然就踏实了,就像饥荒时找到了一棵繁茂的果子树,又像自家婆娘为他生下了第一个儿子。

那不仅仅是满足,更是希望。

此刻,村长哪儿还有心思想其它?忐忑不再,担忧亦不再,他满心满眼只看得见手中一株颗粒饱满的稻子,竟一时失态,捧着稻子猛亲了几口。

程岩笑看着这一幕,却不知庄思宜何时走到他身边:“今日见了稻,我忽然就想起很多年前,我们在书院时帮着村人秋,第一回我被镰刀割了手,第二回我被蚂蟥吸了血。”

程岩乐道:“这种糗事你还好意思提?不该选择性遗忘吗?”

“因为每件事里都有你,我怎么能忘?”大庭广众下,庄思宜依然敬业地撩骚,他用很轻的声音说:“仔细想想,那时候你每次碰我,我都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多半已经动心了,你呢?”

程岩:“要听实话吗?”

庄思宜忽然心生不妙。

程岩兀自道:“大概就觉得你干啥啥不行吧。”

说完,他转过脸想欣赏庄思宜的不自在,孰料对方勾起一抹笑,一字一顿道:“干……,肯定行。”

作者有话要说:

正经说一说,我查了下资料,中国一共有十几亿亩盐碱地,和几千万亩滩涂,袁隆平大大专访里提到,海水稻亩产300公斤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能充分利用,大范围种植,耕地面积至少扩大两三亿亩,-2左右亿人口,这次是真正的天下粮仓吧。

ps.顺便看了下杂交稻,现在亩产已经超过1000公斤。

文里的数据我就是随便折合了一下,不过真正的情况还是想和大家分享。

总之,感谢所有为我们的温饱付出辛劳和汗水的人。

第114章

白露已过,初秋的风卷走了京城残余的暑气,缠绵细雨随风潜入夜色,润泽万物。

一大早,赵阁老府上,赵老夫人陈氏正伺候着自家老爷穿戴,随口抱怨道:“这天一日比一日更寒凉,老爷还不多穿点儿,您可不年轻了,上回太医也说过,您这身子经不起折腾,万一受了寒……”

赵文博不耐地整了整衣衫,“老夫的身体自己清楚,夫人莫要担心。”

陈氏知道赵文博是个驴脾气,只叹了口气,不再多劝。

待赵文博拾好,早膳也都摆上了。

赵文博喝了一碗粥便要离座,陈氏皱了皱眉,“老爷,太医都说了您的身子得好好养着,我不求您人参燕窝,可咱们府里又不缺这点儿吃食,您好歹吃饱了再走啊?”

赵文博皱了皱眉,“今日事多,我得早些去值堂。何况今年东省大旱,最近京中米价上浮明显,更谬论其它地方?咱们府里是不缺粮,可皇上富有四海,如今每餐都只食四道素菜,老夫身为臣子也该以身作则。”

陈氏担忧道:“东省可是粮食大省,那今年米价可会大涨?”

“不知,且看粮的情况吧。”赵文博见自家夫人眉头紧蹙,又安抚道:“我大安地大物博,粮仓也不止东省一省。”

可他心中却知形势严峻,盖因北军正深入草原与幽军作战,尽管目前战事顺利,可后方的军需粮草绝不能断,如今国库与各府库的粮食已征调了大部分,朝廷正为此焦头烂额。

不过这些话他却不好对旁人说,赵文博心中暗暗叹气,都说百姓靠天吃饭,其实一国又何尝不是呢?若大安年年丰、粮食满仓,不但苍生得以温饱,大安的军队也能少受掣肘,要做任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