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夺鼎1617 > 第三十二章 三足鼎立同南征准备

第三十二章 三足鼎立同南征准备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猪脚开始抢地盘了大家是不是把点击、推荐、收藏、评价之类的作为支持拿出来呢?

望着远处渐渐消失在海面上的一丛帆影李沛霖知道自己家族是否能够重新崛起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接下来的事情便是如何在李守汉这支新兴的政治势力的战略发展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成为王佐帝师其实是中国古代的文人们几乎最终的奋斗目标更何况一旦这个目标实现自己便是这新朝中的开国元勋、从龙功臣。

于是他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一面翻阅着历年来的文件、信函地图试图尽快的熟悉安南的情况一面努力地回忆着在京师时听到的关于安南和以前旧港宣慰使司的各种情形从而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进而奠定自己在李守汉集团中的地位。

一团乱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是他在书房苦心钻研了数日之后最终苦笑着得出的看法。

如今的安南怎一个乱字了得

朝廷之上是黎氏在做皇帝。当然这个皇帝也只是在安南自己人这么说在大明朝贡体系内安南只是一个都统使。而且正式得到万历皇帝承认、册封的安南都统使是姓莫的不是姓黎的

所谓的皇帝有两个那么朝堂之上的权臣呢?

很凑巧也是两个。

一个姓郑一个姓阮。

北方的郑家家主是郑梉南方阮家的家主是阮福源。据说两家的祖上都是黎朝的大将在同莫氏的战争中立下了大功起到了扶危定难的作用。在战争的过程中两家分别拥有了自己的地盘和实力其中郑家控制了黎氏朝廷的大权成为了安南版的曹操。可是在位于安南的南部边疆顺化发展了自己势力的阮氏家族后裔阮潢也已经开始存心建立自己的政权来与郑氏相抗衡。阮潢从被派到顺化的那天起早就有了这种理想。他筑城建垒在广南储有武器和粮饷准备与郑氏作战。但是这种行为也被郑氏觉察。

于是当郑氏打算消灭在北方的莫氏的残军的时候郑家家主郑松率师攻打莫朝首都升龙城命令阮潢出师配合并且在破敌成功后将阮潢留在了北部不许他再到南方去想把阮潢变成古代安南的张少帅。

可是毕竟像张学良那样的极品只有一个。这位阮潢终于找到了机会逃回了自己的老巢顺化。

这样便形成了南北两个中心以升龙为中心的郑氏以顺化为中心的阮氏。

以升龙为中心的郑氏为了巩固其统治使自己地位合法化便对朝廷内部机构进行了调整。通过调整取消了黎氏皇帝设置的六部取而代之以自己的机构——郑府。从此一切国家大事须由郑府决定皇帝无权过问朝政便是越南历史上所谓的黎皇郑王。

这样在莫朝未灭的情况下越南形成了更为复杂的南北朝格局。

灵江是事实上的南北分界线。

但是李沛霖不知道的是这条河恰好同北纬十七度线基本吻合也就是说这是历史上惊人的巧合之一。

河静便是在这南北之间。

“大人请看。”李沛霖摊开了自己手绘的一幅安南地图上面用三种不同的颜色标注着“红色便是北方的郑家挟持着安南黎氏也算是一时之枭雄便是这安南的曹孟德。这蓝色便是我们南方的阮家割据顺化又有灵江之险阻且又在灵江岸边修筑长墙训练水师据闻还有所谓的象队。便如同那割据江东的孙仲谋一般。闻听那阮家前代家主病逝之时曾有言道‘顺广北有横山灵江之险南有海云碑山之固山产金铁海出鱼盐实英雄用武之地。若能驯民厉兵与郑氏抗衡足建万世之业’”

“这黄色是我堂堂中华之胄大人我们在河静可谓是困守一隅且又处于南北夹击之中。多闻南北双方皆欲将对方除之而后快不论是哪一方或是南下或是北上都要经过我河静。我们便如同那荆州、江陵、夏口的刘玄德。”

“况我河静如今有盐铁之利精盐之制一夕之际可获利百倍冶铁之炉可制利器万千。南北之人无不视我如膏粱意欲吞之。然皆顾忌我为大明治下一旦开战便为逆贼故而投鼠忌器。”

守汉一边看着地图一边听着李沛霖半文半白的讲解在他的印象里似乎在西元1627年的时候便爆发了所谓的第一次郑阮战争。也就是说就算自己不动手的话再过几年两边的两家恶邻居也会大打出手。那么自己穿越以来的一番心血便有可能化为乌有甚至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宗兄我又该如何处之?在这三国演义的戏码中我可不愿意当那东奔西走的刘玄德”

“大人昔日刘玄德不过一匹夫之辈伪装仁义便得了三分天下而您前有分田令使得耕者有其田又有制盐、染布、冶铁、炼钢、捕鱼之法大得民心其事大有可为”

守汉心中暗骂你丫就不要卖关子了有话说有屁放

“大人您下令分田地可是每一个向您宣誓效忠之人便可以得到田地?水田十五亩?没有人丁田赋?只要交纳田产的一成?并且有家人在军中服役者可以免除部分税收?”

这是守汉在分田令中宣布的这份文件对于他奠定自己的位置十分重要他又如何能够忘记?

“不错。正是如此。”

“您有没有想过如今田地已经不够分得了。北方郑家属地受瘟疫和战事影响有大批流民南下在我河静城外横山脚下大约有近万人户他们意图向大人宣誓效忠以获得土地。往来于琼州、高州、钦州等地贩运稻米、甘蔗等物的船只亦带回不少垦民大人您可有土地给他们?亦或者有诸如木厂、船厂、矿山、铁厂之处可让这些人能够谋取生路?”

守汉擦了一把头上的汗水这个家伙到底想说什么?

“大人请看这里。”

李沛霖将手中的炭笔向下移动在图上迅速而有力的勾勒出两个地域。

“金兰湾?湄公河平原?”守汉在心中差点叫了出来。

“此处港口土人称之为平巴。大人我水师之利冠绝安南两广官军虽有诸多船炮亦不如我然若困守一地一船只顶的一炮台之用。不若遣一水师将领率领炮船驻守平巴港向南可以伺机收复旧港北上可以援助我河静或者出击顺化。”

“这里土人称为下高棉或水真腊。地方万里最是适合耕种。且原有的占城国、水真腊等国皆为小国在某眼中皆为无主之地”

“还有一个好处先生不知道这里是湄公河入海之处一共有九个入海口当地人称为九龙江。如果兴水利亲灌溉草莱即开数年之后势必是我鱼米之乡一个大粮仓”李守汉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如果我在九龙江沿岸设立水车、水排利用水力搞出来一系列的加工厂那么利益是千百倍的

“这样我河静便有三足鼎立之势。北有河静中有平巴港南有下高棉。这安南的东南便为我所有然后。。。。”

屋外李秀秀蹦蹦跳跳走到院门口莫金莫钰兄弟两个伸手将她拦住。

“小姑娘主公正在和李大先生说话请你在此等候。”

秀秀装模作样的和莫金莫钰两个人东拉西扯乘着莫金一个没注意刺溜一下从莫金身旁穿过“大哥大哥你在哪里?”

听到书房里隐隐约约的有说话声她循声而来走到门口听到屋子里正是李沛霖的声音“。。。。。所以我们是必须要建立屯堡的。。。。”

“大哥原来你在这里?”秀秀煞是兴奋的推开门见李沛霖正在桌子上同李守汉二人摆弄着地图、账册、算盘等物而且二人还在纸上写写画画的。

“小妹在将军面前不要失了礼数。”李沛霖在自己的妹妹面前还是要摆出些兄长的架势来同时也要在李守汉面前不失士家的身份。

“诶我就喜欢秀儿娇憨天真的性子”守汉忙制止李沛霖的话头。开玩笑每天都是和你这样的一本正经的说文言文不是要闷死老子?

“就是哥哥您看还是李家哥哥心疼我”

“李家哥哥梅儿姐姐送给我的那只暹罗猫好像有宝宝了哦你和我一起去看看?”李秀秀红艳艳的脸庞不由得李守汉站立起来含笑而去。

“你又有猫又养着鹦鹉你可要小心些免得鹦鹉变成了暹罗猫的口中美味喔”李守汉觉得自己很是邪恶。

“不会的梅儿姐姐送给我的那只鹦鹉我都是挂在廊柱上的猫猫绝对够不到”

看着李守汉同李秀秀站在一起的样子李沛霖忽然心中一个念头涌了上来。他决定等李沛霆从扬州回来要和他商议一下。

三天后许还山受命前来。

“老虎部下如何?”

许还山嘴角带着得意的笑容“大人儿郎们每日里操演火炮按照大人指点的炮兵教范练习齐射练习装填。练在海上瞄准敌船开炮练对敌人的城池、港口开炮。”

依照李守汉的知识这个时代的炮兵还没有将陆军和海军区分的那样的清楚所以陆军各个营中没有配备炮兵分队而是准备单独成立一个炮司统一管理日后的炮兵部队。想想以后自己的炮兵集中起来对敌人万炮齐轰的场景李守汉不由得一阵阵的发出得意的淫笑。哼哼什么英吉利、什么海上马车夫什么西班牙都要在强大的炮火前颤抖求饶。

“可不要光是练习火炮忽视了对火炮的维护和保养。平时你对得起炮战时炮便对得起你。”

许还山仔细咀嚼着李守汉的话越想越是觉得有道理。“大人儿郎们每日演练完毕之后按照大人教导的炮场规则对火炮进行清洗保养。用菜油清洗炮膛待油脂风干后然后用布包木塞密封炮管以防止炮* www..com管内膛被海水咸湿潮气腐蚀进而生锈更影响射程与精度。”

每日进行火炮的小养护每一周除去因战事之外单独设立炮场日对火炮进行维护保养。这是李守汉对炮兵的要求并且写进了炮兵的战斗条令之中。

另外便是定装火药。火药在出厂前便按照枪用发射药和炮用发射药区别包装用油纸包裹好再分别放到规格统一的木质火药桶中保存。这样的好处便是防止因炮手疏于训练或者临阵惊慌失措因装药过多而导致火炮炸膛。

每一个炮兵只需根据测量炮口仰角的炮规以及高低机给出的数据按照死记硬背的弹道表记住相应的弹种与药量的关系即可。也就是说不论是在海上还是在陆地只要测距手爆出了距离多少方向多少炮长们便会下令每一门炮装填某一种炮弹需要装填火药若干。

再加上李守汉对于炮兵训练不惜工本的投入火药几百桶几百桶的运到码头上交给炮兵进行实弹训练他有一句话让炮兵们感激涕零“好的炮队都是用火药和炮弹堆砌出来的”

“只是大人按照您的定规如今每一条船上都有火炮的缺编少的缺编三五位多的缺编六七位。平均下来一条船上也就是是二十门炮上下。”

“哈哈没法子啊谁让我是穷人呢到处都要花钱到处都是花钱的大窟窿火炮也就出的慢些。不过炮弹也好火药也罢都是敞开了用”

几句哈哈打过李守汉话入正题。

“如今能够随时出动的舰船有几条?炮手和水兵如何?”

“回大人的话。有五条船可以立即出动其余的船只只可以走近海去远海还有些困难。”

“老虎你安排一下留下五条船看家。其余的船只立刻准备一下沿着海岸线南下到平巴港和水真腊地区。”

“大人去那里做什么?”

“做什么?告诉弟兄们抢钱抢粮抢地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