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十二章 开始
这皇宫的确是大,但再大也不过就那么点地方,什么事情在这里都不可能成为秘密,若是想要宣告天下的那就更方便了,保质保量而且没有人会收取广告费。
……
胤禩赐住静音阁的事情上午宣布下午就闹得沸沸扬扬,红红火火,但凡是有点眼色的,莫不是派了人往永寿宫里送东西,由于胤禩是养在惠妃那拉氏名下的,惠妃当然是拿了大份的礼,也有少数几个特别上心的,认为八阿哥从此前途无量,连带着生母卫氏也能晋升,便指名道姓地让人把东西送进了储秀宫。
一夕之间,八阿哥胤禩的名头似乎有了赶超太子的势头,让人不得不为之感叹,帝王之心难以揣测。
而作为主角性人物的胤禩,此时此刻刚下了早课,正寻了个僻静的亭子歇着。
高明在身旁奉着茶水点心,督促八爷喝药茶养生体的职责,而胤禩则趴在湖中亭的坐等上,一双黑玉似的的眼睛正仔细在清澈的湖水里找着自己的影子
必须要申明的是,咱八爷绝不是因为身体回到了九岁,人就怀上了童心,他这一番动作只是想看看自己是不是长得很像靶子。
最后得出来的结论还是一样的——
爱新觉罗出品的皇帝眼睛都有问题。
爷就算比不得太子小九那般风华绝代,艳名四方,但起码算是继承了爱新觉罗还算优良的血统,生得一副平常人难以企及的好皮相,放哪儿不是招蜂引蝶的翩翩浊世佳公子?和那只有一张大饼脸和一根小细腿儿的靶子扯不上半点关系。
但是为什么,爷就是逃不开当靶子的命运?
在良嫔盛情难却,又一次被塞进一尊镶金玉黑檀古佛像之后,胤禩再也装不了他那副风淡云轻,漠不关心的样子了,心里的烦闷比之前更甚。
他重生一世,不争不夺,敛尽锋芒,不露风华,只求在这广阔的四九城里谋一方容身之处,与所爱之人共享天伦之乐,现在才真正发现,他想要的平静竟是那么难,那么难……
以他那卑贱的出生,皇阿玛这般以圣德贤明自居的人早就把他当做了他完美人生的一个最大的污点,而且从起名开始就已经清清楚楚地表明了他的态度,单凭一个“禩”字,他就应该早早绝了那点非分之想。
但是,胤禩毕竟不是生来就是道行高深的老狐狸,才八岁的他,怎么想得通八岁就开始做皇帝的康熙的心思。
等他想清楚的时候,却已经来不及了。
胤禩错就错在他完完全全地忘记了爱新觉罗的血脉里天然地流着一种叫“演戏”的成分。
皇阿玛能演出一副亲切随和的慈父样子,不过就是想在关键时刻把自己牺牲掉,而自己却沉醉在那从头到尾都是虚假的父爱里,妄想那些不可能是他的东西。
真的是不应该,因为说到演戏,他自己不就是行家吗?他最会做的,也就无外乎演戏二字。
——面上温文尔雅,亲切随和,品行端正,不务矜夸,是王公大臣嘴里的八贤王,平民百姓口中的八佛爷,但底子里柔奸成性,虚妄大志,内藏狡奸,遇事拨弄,道道地地的无耻小人。
他演得多么成功,全天下只有康熙雍正两位帝王看清楚了一切。
皇阿玛势在必得,他想让自己当块靶子,自己上天入地也是逃不开的,倒不如乖乖应承了,只求不和上辈子那么遍体鳞伤,拖累他人就好。
不远处,一身明亮杏黄色的太子孑然而立,平日里挂在脸上的谦逊笑意已经全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阴狠的算计。
他生而丧母,从小皇阿玛就不顾日理万机的国事,坚持亲自抚养,五岁时出痘,皇阿玛全心全意陪伴照顾在旁整整十二日,其中荣宠不言而喻,六岁的时候,皇阿玛为他修葺了奉慈殿,改名毓庆宫作为东宫,其精妙绝伦的设计,连坤宁宫也是比不上的。
他本以为,凭着自己的才识学问和皇阿玛独一无二的荣宠,他的血脉兄弟们就算不服,也不得不敲碎牙齿往肚子里吞。
然而,他错了,错得一塌糊涂。
帝位的风光人人觊觎,尤其是他那些如狼似虎的兄弟,有了他们的存在,即使他当了十四年太子也不能能稳稳当当得到他想要的一切。
今日贱妇所出的胤禩能入住静音阁,享他从未得到过的待遇,他日身份尊贵的大阿哥四阿哥也能抢了自己的位置,把自己狠狠地踩在脚下。
他一步一步捱到今日,他不能允许任何人破坏他的未来。
他们若想要让他死,今日自己必不让他们活。
乾清宫。静音阁。
自打胤禩进了这静音阁,去永寿宫储秀宫请安的次数就不得不减少了,不能随意地去阿哥所找胤禟胤俄,更不能把他们找进静音阁,胤禩看着一排排自己都能倒背如流的经书,实在是起不了兴趣。只好开始练字,又估摸着再有十余天额娘的生辰就要到了,不如写一副《孝经》送给额娘好了。
字用的是规整的正楷,纸用的是上好的宣纸,写时心怀尊敬,等时充满期待,胤禩写的那一卷《孝经》足以让天下父母为卫氏的好命而嫉妒了。
康熙就是其中一位。
康熙让胤禩住到静音阁来,本就是想和胤禩多多相处,所以就没再静音阁里放什么有趣味的东西,只放了几本晦涩难懂的经书,等着胤禩来询问,就像当初太子一样,可等了四五天了,他还是一声不吭地待在自己的屋子里。
——这样可不行。
耗了四五天,康熙终于是耐不住了,几天来第一次主动进了静音阁的门。
只见胤禩正写字写得入迷,而他身旁已经堆起了几本稍有瑕疵的书卷,康熙仔细一看,都是《孝经》。
“老八的字可是写得越来越好了。”康熙突然出声,“朕记得前些日子,你的字还是软绵绵的,没有半点气力。”
被康熙这么一吓,胤禩手一抖,一团浓墨就落在了雪白的宣纸上,这一卷《孝经》又宣告报废。
胤禩在心里大叹一声可惜,便放好了笔起身想要请安,不料康熙饶有兴致地绕到他身后,说道:“以后没有外人在场,老八就不必行这些虚礼了。”
还是别,免得以后谁给我治个恃宠而骄的罪,胤禩想着,打千儿说道:“儿臣谢皇阿玛隆恩,然,礼不可废。”
“我们父子之间怎能让礼数隔膜了。”康熙拿起了那一本毁了的《孝经》,轻轻地翻了几页,见那字端正大方,除了那一点墨点堪称完美,再看看旁边几卷,也都是有了少许瑕疵就被弃置的,看得出老八是用了心去写的,“老八如此用心,朕很是好奇你为了谁而写。”
“回皇阿玛的话,儿臣是为了良嫔娘娘而写。”胤禩低下了头,再三考量决定实话实说,“良嫔娘娘的生辰快到了。”
康熙听了,心里难免酸溜溜的。
作为帝王,他的生辰虽说次次大办,收到的礼品也都是些名家名作,稀世珍宝,但还没有从儿子手里收到一件称心如意的物件。
不是说他们送的不够名贵,也不是不对自己的口味,他们送的也都是精心准备的,但终究不如这些花了心思亲手写的。
“老八倒是孝敬了,不知道皇阿玛生辰时有没有这份荣幸获得你的一卷墨宝。”康熙觉得自己越来越厚脸皮了,竟会到儿子讨起东西来了。
“皇阿玛说笑了,儿臣这字怎么拿得出手,若皇阿玛想要了,他日儿臣必为皇阿玛寻一副名家大作。”胤禩连忙低头作揖,表达自己的惊恐之情,“儿臣素闻四哥的字是极好的,还能给皇阿玛涨点脸面。”
都道是字形如人形,字意显人心,抱着满腔怨意去给皇阿玛抄书,他不是自己找死吗?
所以,这种苦差事还是留给老四吧。
康熙听了,也没恼,只是揣着那卷《孝经》,说道:“胤禛的字的确是好,却是太冷硬了,不适合喜庆的日子里拿出来看,朕觉得你这卷《孝经》的确不错,不知老八是否舍得送给朕。”
……
——为什么皇阿玛会放□段问他讨要东西啊!
胤禩很没形象地翻了个白眼,但因为他是低着头的,也没有人看见,他只能无奈地说道:“皇阿玛想要,儿臣自然舍得。”
不知道为什么,康熙更希望胤禩大胆地说出“不舍得”三个字,而不是用这样并不情愿的口气说出“舍得”。
他的期望,应该是让胤禩更加真实鲜活,而不是现在的守礼拘谨,连头不抬一下。
康熙拿着那卷不完美的《孝经》,默默地叹了口气,离开了静音阁。
这几天的等待和这几分钟的相处,康熙才真正明白自己的路到底有多远,一点都不夸张地说,简直比当年擒拿鳌拜还要难上千分万分,最起码擒拿鳌拜时旁边都是有人出谋划策的,现在这种事情只能自己亲力亲为了。
作者有话要说:青衣无话可说,青衣要睡觉。呼,呼,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