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第二十四章 郁闷
一盏烛火,两盅清酒,三人乱狂。
是为这夜,人尽痴。
……
裕亲王府内,一帝一王,一兄一弟,把酒言欢。
不谈国家大事,只谈些细枝末节的小事。
比如,子。
比如,酒。
康熙从小就知道,他这个二哥是真正的君子,端方儒雅,温润如玉,正如那三月扬州雨般的让人精心。
连喜好都是那般的,只嗜那绵软的江南茶,却不爱刚烈的大漠酒。
不喜酒,怎么能识酒,又哪里去懂酒。
可这裕亲王府的酒,的确都是精品,比之宫中贡品,也是不差的,更有甚者,连康熙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足以见那喜酒,识酒,懂酒之人,有多么的上心。
就叫人如此的伤心。
说来也怪,康熙挑的上眼,入得了口的好酒,莫不是胤禩这几年随着康熙南巡北巡寻来的,也有些是胤禩随着记忆,寻遍大街小巷才得来的。
也算是一种缘分。
孽缘。
胤禩是嗜酒之人,虽谈不上如命,却真的是爱极了那种感觉。(青衣没喝过,写不出来什么感觉。)
虽然这辈子是不可能豪饮了,但就凭着上辈子的记忆,一点一点地把他喜欢的酒都搜集了,赠予福全,一小坛一小坛都是满满的心意。
这般说来,胤禩那孩子其实并非什么君子。
什么谦恭尊敬,什么温文儒雅,都只是浮着的一张脸皮罢了。
康熙仰头喝完最后一杯酒,不幸地呛到了。
所以,苦笑。
唯剩苦笑。
翌日早朝,康熙称病告假,只让梁九功代为颁下一道圣旨,便是胤禩请的那桩事情。
与之同行的,还有皇长子胤褆,皇九子胤禟。
本来呢,胤禛是更合适些,只是考虑到人家新婚燕尔,正是你侬我侬的时候(误),康熙自视有成人之美,不愿拆了那一对苦命鸳鸯(大误),就换了同样有经验(而且不甚亲近的)胤褆去了(不要相信他)。
至于胤禟,那是康熙被吵得没办法,才允的。
天知道他日后有多后悔。
……
一行人匆匆准备了一下,策马而行。
三人都是九龙夺嫡里的主角,各个都是人中翘楚,自然引人瞩目,而其中风光最甚,非胤禟莫属。鲜衣怒马,年少轻狂,是那一双杏眼因好奇,亮如星辰,尤为勾人。
胤褆则完全相反,一身墨色衣衫,掩的是旁人所不及的煞气,显露出来的不多不少,正好慑了那些平民百姓不敢直视。
而同坐于骏马之上的胤禩,不张狂亦不慑人,挂着谦和的笑,一派风淡云轻,温文儒雅的模样,只是那眉不自知地蹙着,心事重重的样子。
真的是,想不通啊。
这河道水利,是属工部管辖,而工部又是大阿哥胤褆分内之事,这修的是民心民意。胤禩掌管则是吏部,行任免考核升降调动之事,管的便是官心官意。
看起来没什么联系,但还是有那么点共同点的。
共同点,就是有实权。
反观受宠的太子,只是徒有储君虚名,倒不如他们这些不得圣宠,却有实权的来的实在了。
照理来说,这应该是康熙对太子不满的征兆。
正常人都那么想。
上辈子胤禩到死都是那么想的。
事实也正是如此。
似乎,没有质疑的必要。
但知晓一切而重生的胤禩,反而不敢想了。
因为康熙的圣意,比他所想象的更古怪了。
他敢确定,那日他在裕亲王府所说的一切,皇阿玛就算没有听全,也是十之□。
大逆不道,对上不敬,罪应当诛。
虽说,他是最近比较得宠的皇子,皇阿玛又一向标榜仁义,不至于杀了他,但也不用连雷声都不响一个吧。
想不通,真的想不通啊。
无论是太子之事,还是其他。
胤禩心细如丝,是一根细线劈成一根又一根的细度,那思虑愁绪比别人多的不是一星半点,若是不得人来开解或者转移,胤禩这般虚弱的身子大概早就因为郁结于心,去见阎罗王了,平常几个皮猴儿有眼色,今日只剩下了胤禟。
“八哥,你很担心吗?”
本来胤禟见着些乡间野趣,颇为好奇,因此脚程比他人慢了不少,等玩腻了,突然觉得好像少了些什么,原来是胤禩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话,便追上来问道:“八哥,这治理河道当真那么难吗?我求了皇阿玛好久,他才答应的。”
“皇阿玛不让你来,是因为危险。”胤禩自然不会去指望胤禟那颗堆满金银珠宝的脑子能想到更深的内容,更可况他现在还小,便轻轻地说道:“现在正值汛期,就算我们只是站在岸边,皇阿玛也会担心的。”
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胤禩总是不由自主地帮康熙说好话。
却也不仅仅是当初那个简单的理由了。
“小九,前边见了于成龙于大人莫要出言不逊。”又说了几句,胤禩突然慢了速度,难得严肃地说道:“他一介布衣能做到今日这地步,不骄不傲,清廉如常,端的是个不畏强权的主儿。”
“他值得让人尊重。”
还不等胤禟说话,信奉沉默是金的胤褆说话了,“八弟长居宫内,知道倒是多了。”
胤褆说这话的时候,的确是含着怨怒的,难免冲了些。
本来,他和额娘都坚定不移地认为,胤禩会是他的助力,再不济,也不会给他造成阻碍。
可就是在这样的想法下,胤禩自成一派,集结了身份尊贵的胤禛,胤俄,和极为受宠的胤禟和十三十四,以佟国维为首的朝中重臣,更是到处为其造势,不经意间,八爷党这个词儿的名声越来越响,与大阿哥党太子党三党鼎立。
而且,皇阿玛似乎没有折断他羽翼的意思。
月前他与胤祉越两级,执掌工部,而太子空有虚名,却没有一权半责,本以为他大势已失,自己则离太子之位越来越近,谁知胤禩这养不熟的白眼狼竟也来横插一脚。
胤禩哪里能不知道胤褆的这点心思呢,他何尝又不想让胤褆如他这般早早绝了那点不切实际的心思,莫要再如上辈子那般在而立之年圈禁高墙。
可是,没有经历过的人终究是不能了解清净闲适日子的好,一个个如飞蛾扑火,跳入火坑。
再怨再悔,也是下辈子的事情了。
“大哥说笑了,胤禩能懂些什么,是于大人名声之盛,让胤禩着实佩服罢了。”
胤禩淡然笑笑,并没有把胤褆的怒气放在心里。
这终不是他能管得了的。
到了河堤,于成龙果然在巡视。
一身粗布麻衣,身形瘦削,没有穿官服,亦没有任何代表其身份的东西,要不是胤禩上辈子见过,一群人真的是要出糗了。
“于大人。”
胤禩站在一旁,轻轻淡淡地说道。
“下官见过直郡王,八贝勒爷,九阿哥。”于成龙行的礼不伦不类,全无尊敬之意,一颗心全悬在那些淹没的农田,无辜受难的百姓。
说真的,于成龙并不觉得这些养尊处优的阿哥会对这次治理河道之事有什么用处,又想想接待阿哥要花多少功夫,多少起了点不满的意思。
“诸位阿哥旅途劳顿,何不如到内室先休憩一番。”
这句话,就是于成龙开始赶人了,而且似乎笃定了三人不会拒绝,说完就走。
三人同时皱眉。
“于大人。”胤褆很“客气”地叫了一声,“总督兵部尚书右都御史衔管直隶巡抚于大人。”
“请留步。”
胤褆别的不说,气势真的不弱,最起码,胤禩没有那么大的嗓门。
“吾等此番前来,是奉了皇阿玛圣意,还请于大人,莫要为难。”
好一个皇阿玛圣意,好一个莫要为难,今日于成龙要是敢怠慢,那便是抗旨不尊,饶是康熙珍惜他这个人才,于成龙也不可能在“舆论”下苟活。
于成龙沉默片刻,说道:“是于成龙失礼了,还请诸阿哥恕罪。”
“于大人为民为子,吾等钦佩不已,这番前来是请于大人教导的,是麻烦于大人了。”胤禩行礼道,行的还是师生大礼。(不知道有没有这个东西。)
“八贝勒言重了。”于成龙连忙作揖,对这个谦恭的八贝勒爷平添一丝好感,“下官自将尽全力。”
“如此甚好,即是这般,还请于大人带路。”
几人谈论着,走向灾区,唯独胤禟一人被落在了后头。
从头至尾,他没有说一句话。
应该这么说,他插不进去。
一个没有爵位的阿哥,一个不懂官场言行的无知纨绔。
这,竟是他爱新觉罗·胤禟。
作者有话要说:好吧,我不会写这种东西,写得我好别扭。
亲们谁比较擅长的,帮帮忙吧[看着我真诚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