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锦城花时 > 63.虽千万人

63.虽千万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本不想设置防盗, 无奈为之。防盗时间过后,就能看正常内容  他们回丰里,是为拿一件陶甑和一个汲水的陶瓶, 还有几个碗盘。当初离开丰里走得很匆忙,母子俩能带上的东西实在有限。这趟回来, 想将家里剩下的物品, 带去竹里。

这些物品, 都是阿言购置,属于他们的东西, 取走也是应当。

犬子母子没有什么财物, 家中最贵的东西, 也就一头羊和一只煮饭的铁锅。

穷人家,不浪费东西,已有现成的便去取来用, 重新添置还得花钱。

朝里中走去, 屋舍十数间,居民认得这对母子,在门口观看,有的人上前打招呼,有的人不理不睬。

犬子自顾离去,前往舅家, 那是一处寻常可见的民宅, 有个大院。

还没靠近大院, 从院中走出一人, 正是表兄董粟。

“呦犬子呀,过不下去又回来了?”

董粟年十七,吃得肥壮,犬子个头只到他肩膀,和董粟站在一起,显得瘦小。

“阿母,快来看谁回来了。”

董粟自己嘲讽还不够,将在院中晒谷子的母亲阿禾喊来。

阿禾拿着一把短柄笤帚,正在竹席上扫谷物,听得大儿子的话,抬头一看是犬子,顿时怒气冲冲奔到门口,手中的笤帚都忘记放下。

“还有脸回来啊?没爹教养的东西,走前说得多豪气,怎么还回来?”

这妇人长得黑壮似熊,双手叉腰,眉头上扬,两片薄嘴唇抖动骂着话语。

“让开。”

犬子不怕他们这对重量级的母子,要论起打架来,他未必会打输董粟。

“自己做得,别人还说不得了?别又想来赖在我家里,去丰湖找你仲父。”

阿禾还在那边喋喋不休,犬子听得心烦,把门旁一根晾衣的竹竿抽出,怒喝:“是谁不要脸贪了大父给我阿母的钱,还把我们赶出去!”

“哎呀,苍天啊,他要打我呢!”

阿禾见门口早来了四五个围观的邻里,连忙捶胸大叫。

“犬子,放下。”

阿言步入院子,言语没有情绪起伏,她冷眼看着这位嫂子。

相处这么多年,她还不知道这恶婆娘的伎俩。

犬子将竹竿放下,却不想表兄已从厨房拿出把擀面棍,他袖子高卷,给他母亲助阵说:“要打是吧,我今日就代替我爹好好教训你。”

犬子瞅着表兄那滚圆的肚子,冷冷说:“你打我试试,看我不射烂你肚肠。”

里中谁不知道,犬子是神弓手,这野小子跟了丰湖的王瘸子学得一手绝技。

“我和犬子来拿碗盘,拿了就回去。”

阿言晓得外头一堆看热闹的人,董粟不敢打她家犬子,她也无心和这家人再有瓜葛。

“喝,还想来拿碗盘,你们还能有什么放我这里,这院子里什么东西不是我家的。”

阿禾悍妇般叫嚷。先前犬子母子住的房间,此时已堆满柴草。恐怕自犬子母子离去当日,就把他们木榻拆了,东西搬光,以防止他们回来。

“你……”

犬子气得伸手往腰间一挎,捞了个空,这才意识到他木弓早折坏,没带在身上。

当初就不该射鹅,而应该照这恶毒婆娘腿上来一箭。

“我屋中那件陶甑,还在吗?”

阿言看向董粟,董粟年幼时由她照顾,她也不指望这侄子能念点旧情,稍微有点公道心便好。

“这个?”

董粟手指着地上喂鸡鸭的一件大陶器,这是一件三足彩绘的大陶甑,完好无损。

谁家会拿这么好的陶器去喂鸡鸭,就是故意的。

“阿母,我们回去。”

犬子拉阿言的衣袖,阿言先是摇了摇头,又将这院子打量,她目光冰冷。

“走吧。”

阿言牵住犬子的手,两人转身出院门。

两人还没走远,便听董粟和阿禾说:“呵,这就走了。”阿禾不屑说:“不走还赖我们这?没看到那小子穿身好衣物,谁知是投奔哪个相好。”

听着身后污蔑的话语,犬子弯身捡石子,阿言拦阻,叹息说:“你要长志气,往后再不必过来。”

犬子抬起头,他气得眼角通红,把手中的石子捏紧。

母子俩如来时那般,原路离开,只是这趟,路上有人打招呼,阿言也不再理会了。

两人并肩行走在田堤上,听得身后有个声音,焦急喊着:“阿言”。

阿言回头,看到一位农妇朝他们奔来,这农妇阿言认识,是邻居大黄的妻子,唤阿云。

“你们母子走得真快,唉,累死我了。”

阿云娇小,穿着身皱巴巴的破衣服。

“阿云,有什么事吗?”

“阿言,你姑母前些日才来我们里落,她找你呢。还问我,你去哪了。我说我也不知晓,她找得急。她让我看到你要跟你说,让你去找她咧。”

阿言的姑母嫁到壶乡,距丰里有一段不短的路程。姑母家富有,董父在世时,她还常来丰里,待阿言很好,虽然也总是劝她再嫁。

姑母为何找她,阿言心里有数,这人世里,也只有这么位亲戚,怕她和犬子饿死。

阿言和阿云寒暄一番,辞别离开。

母子徒步行走,走着走着,犬子觉得路不对,问阿言:“阿母,我们这是要上哪去?”阿言说:“去你姑姥家。”

姑母年迈,往年来丰里,总是要和阿言说说话,她三番五次想将阿言嫁掉,帮阿言物色夫婿。无奈这侄女倔强不肯,她老人家也只能无可奈何。

壶乡路远,无马无车,只靠步行。母子俩走走停停,午时靠在路旁树荫下歇息。得亏带了豆饼,母子分食。

走至壶乡姑母家已是午后,远远便见着一栋大宅院,犬子以往来过,认识这里。

阿言牵着犬子上门,姑母家的仆人认识她,将他们引上堂。

仆人进屋禀报,不会一位瘦小的老妇人跌跌撞撞走出来,见到阿言和犬子,连忙将两人揽入怀。

“阿言啊,你们这是搬到哪去了?”

“阿章太不像话,就听那恶婆娘的指使,真没良心!”

老妇人边说边哭。阿言默然垂泪,并不言语,她从未说兄长一句不是。

“姑母,我和犬子搬到竹里,有一个多月了。”

阿言揩去眼角泪水,和姑母述说。

老妇人执住阿言的手,不住的点头,她这些时日,没少担心这对母子。

“你们怎么往竹里去,搬来姑母这边住,吃用住都有。”

老妇人家大业大,是殷富的人家,怎会没有一间房给他们母子住。

“竹里那边有房子,也种了田,犬子能干,捕鱼采菇子,我再织些布,没挨饿。”

阿言并不想前来依附姑母,所以才去了竹里。姑母自然是和她亲昵,然而她不想给姑母添麻烦,也不愿再依附他人而生活。

“犬子,你站起来,给姑姥看看。”

犬子站起身,身姿挺拔,不卑不亢。

“这孩子,像极了那人。”

老妇人拍了拍犬子的肩膀,颇为感慨。

“你为这孩子,任由姑母帮你谈了多少婚事,都不肯再嫁。”

阿言听着只是苦笑,她去嫁人,那犬子怎么办。

“要是找个人嫁了,也不用吃这么多苦,遭阿章那恶婆娘这般欺凌。”

老妇人对阿禾深恶痛疾,在老妇人看来,阿章懦弱,一切都是阿禾在撺掇。

“姑母,犬子也快长大了,这么些年都过来了,不差这三年五载。”

阿言就指望犬子长大后能养家,母子不用再受人欺负。

“阿毅一去就不知道回来看看妻儿,也不知道是不是回他家乡去了。阿言,待犬子长大,得让犬子去司州寻一寻。”

刘爹名叫刘益昌,是司州人。

“这兵荒马乱,道路不通,要是在以前,壶乡也有人往司州游学,早该有个消息。”

“怕是当年,就给流寇打死了。”

阿言说这句时,没有情感起伏,这么多年了,她早就想通。

“哎哎,那时是真乱,到处杀人,后来锦官城逃了多少人往乡下来住,这两年倒是平和了。”

老妇人虽年迈,记忆力衰退,可也还记得当年兵乱的情景。

犬子站在一旁听母亲和姑姥聊天,他还是第一次听说自己的父亲是司州人。司州在哪里,犬子不清楚,似乎很远很远。

这日在姑母家,阿言和犬子没有多做停留。辞别时,姑母送他们数斗米豆,此外还有一只小猪和钱三百。

阿言一再谢绝,姑母说我总不能眼睁睁看你们母子挨饿。往后有什么困难,遣犬子过来,不要客气。

离开姑母家,天近黄昏,姑母让仆人架牛车将犬子母子送回竹里。

路上,犬子坐在牛车里,背靠装米粮的袋子,望着天际的晚霞,晚风吹拂他的衣发。他怀里抱着一只小猪,小猪“哼哼”叫了一路。

“兄长。”

阿平偷偷拽庄扬衣袖,他怯怯地躲在庄扬身后。

“没事,你进屋去。”

庄扬搁下扫帚、畚箕,整理衣袍,迎上前去。

长兄不在家,也没有其他人可以依靠,庄家这院子数口人,都是老弱,十五岁的庄扬,需要打点一切。

往年春时,鲜少见官吏前来收赋,唯有一年西南夷叛乱,临邛县令在春时收籍赋。今年如此反常,难道又有战事?

对庄家而言,他们家交得起籍赋,每年总是如数交付,哪怕这些籍赋一年比一年多。

庄扬在院中接见收赋的官吏,他礼貌待人,询问官吏为何春时便来收取。官吏见庄扬文雅谦和,告知今年不只在春时收取,且不论成年与否,男孩十三岁以上便需收取一百五十钱。

“即未成年,尚且需要父母养育,如何还收取他们的籍赋?”

庄扬听得惊愕,如此算来,他家就得多交不少钱。

“谁家都一样,我看你家也不是交不起。”

官吏说得冷漠,这一路收赋过来,多少人家哭泣、哀求,他见惯不惯,无动于衷。

“昔年黄盛管治益州,从幼子和老人身上收籍赋,多少人家付不出钱,流离失所,就是到今日,竹里许多农田仍是废弃。”

庄扬家是付得起,然而这般下去不是办法,早晚又要发生动乱,民生本来就艰苦,还增加如此沉重的赋税。

“你是位读书人,有些话说着可要当心。”

官吏冷语,他目光在庄扬身上扫视。他是看庄扬人物不凡,才和他平和交谈。当年的郡守黄盛贪婪暴虐,遭部下诛杀,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我知县令仁爱,必不会怪罪。我深怀担虑,百姓若是因此而荒废农耕,逃入深山,聚群为盗,又将不得安宁。”

庄扬躬身行礼,他言语诚恳,发自肺腑。至于他夸县令仁爱,纯粹是客套话。

“县令爱才,不知这位小郎可有意出仕?”

官吏看着庄扬,越发赏识。临邛读书人少,人才稀罕。

“多谢,我父亡母病,弟妹皆年幼,无法致仕。”

庄扬深躬谢绝,他拿捏着一个度,不去冒犯,也不让对方为难。

“罢了。”

官吏知晓这家人富有,恐怕不在乎出仕的官俸,再看庄扬年少,还未成年,也还不合适出仕。

“庄秉家,五口人,另有奴仆四人总计.......”

官吏报出钱数,在木板上涂上一行数字,并将庄家二字打了个圈。

“好。”

庄扬不再多语,回屋找母亲取钱。庄母怕官吏和兵甲,躲在屋中不敢出声,并把庄兰和阿平搂在身边。庄扬安抚母亲说:“阿母,不必怕,是来收赋。”

庄母这才放开两个孩子,拿钥匙给庄扬,叮嘱:“扬儿,你不要和他们理论,早些送他们走。”庄扬点头应诺。

取钱出去交付,将官吏和士兵送走。庄扬没有急着进屋,他看到官兵指点对岸犬子家,果然朝木桥走去。

犬子家能否缴得起三百钱?他家似乎有富户的亲戚。对贫困百姓而言,在春时庄稼尚未收获,便来收取籍赋,且连孩子也要收取,这是非常沉重的赋税。

庄扬伫立在院中观看,官兵抵达时,犬子母子已从屋中出来,刘母和官吏交谈,似乎在恳求,官吏显得不耐烦,士兵则推搡刘母。庄扬看到,快步走出院子,朝对岸赶去。庄扬还没靠近木桥,就见犬子突然暴起,挥舞着什么东西,做出驱赶的动作。那些士兵岂会怕他这么个孩子,毫不留情将犬子打翻在地,刘母伏在犬子身上哀求着。

这番声响,早引得河对岸的人注意,庄家院子的仆人出来探看,庄兰追上庄扬,喊他兄长,庄扬没有留步。抬步要上前,又听得庄母焦虑唤他扬儿。庄扬驻足,回头对跟在身边的庄兰说:“你回去陪阿母,带阿母回屋,我去去就来。”

或许因为自家便是幼子寡母,由此见不得犬子他们受苦。然而庄扬性子,即使是不相识的人,见人承受苦难,他也会帮助。

庄扬奔向木桥,远远便听到士兵的咒骂声和刘母的哭声,犬子躺在地上,痛苦地咳嗽着,半边脸糊着泥土和血液。

庄扬赶到屋前,将躺地的犬子扶起,犬子半边脸淌着血,模样凄惨。

“不就差你们五十钱,宽容我两日。”

刘母跪地抱住犬子,声泪俱下。

“我孩儿纵有冒犯的地方,也不该这么打他,你们谁人没有孩子?摸摸良心。”

刘母哭得心碎,双手捧住犬子的脸,犬子鼻血不停流淌着,一张嘴,就是一口的血。

两位士兵丝毫没有愧疚心,在旁骂骂咧咧,一位士兵下巴明显有一处咬伤。

“邻家子缺乏管教,众位不必为他气恼,我这边有五十钱,他家欠的,这边补上。”

庄扬取出五十钱,递给官吏。

“这天底下哪有不交赋的道理,若不是看他小,早一绳子捆了,押去县牢。”

官吏收下五十钱,气哼哼说着。完成这户的收赋任务,官吏这才唤上士兵,一并走了。

犬子拼命咳嗽,将口中的血咳到衣襟上,他被打得凄惨,却又有股倔性子,不屈不服,想抗争。刘母将犬子拦抱,犬子脸上的血涂染她衣衫。

“乡僻之子,粗蛮无礼,勿见怪。”

庄扬将官吏送往木桥,两位士兵还想回顾,庄扬庄重拦在木桥正中,行礼恭送。目送他们离去,庄扬回头,看向犬子。犬子抬着头,脸上有一道泪水流过沾染血迹的脸庞,他的脸庞还略带着稚气,他的哭容带着几分委屈和愤慨。庄扬取出自己的手帕,递到犬子脸庞,想为他擦拭血泪。手帕还未碰触到犬子脸颊,却不想犬子瞬间倒下。

“犬子!”

庄扬慌乱的将他抱住,犬子躺在庄扬怀里,意识已有些不清楚,低喃着:“疼……”

“孩儿,你别睡着,别睡。”

刘母言语惶恐,用力摇晃犬子的肩膀。

“莫慌,先送他进屋。”

庄扬其实心里慌乱极了,他未做思索,将犬子背起,顾不得犬子脸上的血糊在他背部。十五岁的庄扬,背负十三岁的犬子,并不轻松。犬子乖乖地趴在庄扬并不宽厚的背上,他意识模糊,但知道是庄扬在背他,他闻到庄扬身上的艾草香气。这样一份香味,令人心安。

“兄长……”

犬子在背上呢喃,他像庄兰阿平或者阿离那般唤着这两字,仿佛他也被人庇护着。

“嗯。”庄扬轻声应道。

此时,庄兰和阿平都已跑出院子,朝他们赶来。

“阿平,你去唤易叟,让他将马车驾来。”

听得指使,阿平赶紧往回跑,去院中找易叟。

“犬子兄。”

庄兰看见犬子一脸血趴在兄长背上,胆大的她愣是吓得眼眶发红。

刘母护在犬子身旁,她不再哭泣,而显得异常的冷静,只是脸色苍白如雪。

“犬子兄,你没事吧?”

庄兰摸犬子的手指,犬子虚弱得连手指都不愿动弹下。

“兄长,犬子兄怎么了?”

庄兰声音哽咽。

“莫哭,兄长帮他请个医师,会好起来。”

庄扬言语安抚。

在刘母帮助下,庄扬将犬子安放在榻上,犬子卷曲着身子,满头冷汗,难受地闭上眼睛。刘母问他哪里难受,他也只是痛苦摆手。很快,犬子便陷入晕厥,庄扬将犬子的手紧紧执住。刘母唤叫犬子,失声痛哭。

“他脉搏还在,勿惶恐,刘母且冷静,犬子他可是撞着了头?”

庄扬大声询问。刘母抬起头,思忆适才那混乱的场景,她用力点了点头。

不会,易叟将马车驾出,阿易跑来通知,庄扬吩咐说:

“易叟,赶往县城袁医家,告知有人斗殴伤及头,人已昏厥,让他速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