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捡个将军来种田 > 64.洞房指南

64.洞房指南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此为jj系统的防盗章

每次只要他拿回来, 胡甜就二话不说尽力收拾了给家里人添个菜, 吃的一家人眉开眼笑,感觉日子过得比过年还幸福。

“阿姐,今个晌午炒个土豆呗,都好几天没烧了。”

一看快要到做饭时间了, 胡俊就忍不住提起要吃土豆。

“不成, 时候没到。”胡甜想都没想直接拒绝。

上回胡爹的话也给胡甜提了醒, 这土豆数量还是太少了, 大部分还得留种。偏偏胡家人上回吃了胡甜用土豆做的菜后, 个个念念不忘, 顿顿都要吃。

照这个吃法, 没多久这些土豆就全祭五脏庙了,还种啥?

因此,胡甜严格规定了吃土豆的时间,每隔十天吃一顿, 一个月只得三回, 年节的时候另算。现在离过年还有两个来月, 等到第二年开春种土豆还有好几个月,不控制吃怎么行。

现在那些土豆都被晾干表皮后洒了细土搁在杂物间里保存着, 就是再馋也不准偷吃。

胡俊一听阿姐不准就有点泄气, 转头一看自己刚认的大哥提了个篮子到厨房这边来, 又立刻精神百倍了。

胡俊伸长了脖子往篮子里望, 兴奋道:“大哥, 今个带的什么?”看那篮子里的东西是棕褐色还以为又带了松籽回来。只是再仔细看, 发现那东西一粒一粒,圆圆的,比松籽大很多,待到近前,看清楚了,疑惑道:“这个也是松籽吗?跟上回长的不太像。”

前两天男人从山上带过一捧松籽回来,被胡甜炒了给大家当零嘴,味道非常好。

听胡俊这么说,胡甜也探过头来。

先看见的是一个十分丑的篮子,用树枝和藤条做的,可以看得出来是就地取材。

不过丑没关系,实用就成。

篮子里的东西棕褐色形似蚕茧,表面光滑,壳很硬,一头尖尖,一头圆圆,圆的那头脑壳上扣着半个盖子,状似释迦摩尼脑门上的突起。

胡甜一看这东西就笑了,这东西是坚粒子,学名橡子,是橡树的果实。有的地方也把橡树叫做栎树或柞树,结的果子也叫做橡实、橡栗。

这个橡子可是个好东西!

原来隔壁农大拿炒橡子跟糖炒栗子做对比的时候,胡甜被科普过。

这东西可食用,古代灾荒之年,人们以橡子充饥度日。

比较著名的事情就是杜甫流落到秦州,饥寒交迫,一家人只好山上捡拾橡子吃,诗曰:“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

除此之外,其它古书也有记载:

晋书挚虞传:”粮绝饥甚,拾橡实而食之”。韩非子外储篇:”秦大饥,应侯请曰:五苑之草者,蔬菜、橡实、枣栗足以活民,请发之”。

橡子一般在十月份成熟,列子说符篇:”冬日则食橡栗”,这时候正是吃橡子的时候。

“你在哪里找到的啊?还有没有?”胡甜对着男人笑得一脸灿烂,眼睛灵光闪闪的,叫人看了就受感染,仿佛自己也能跟着开怀。

男人觉得自己的心里好像蓦然被什么撞了一下,有点不敢看又不明白。

这东西是猴子喜欢的,山上的松鼠也跟猴子抢这个。上次的松籽也是看松鼠们吃,才拿回来的,被她炒的很好吃,所以看见这个,他就顺势又捡回来一些。

这东西这么好吗?这么让人高兴?

莫名的他也跟着有点高兴。

想着她的问题,他回道:“山上,多。”

兴许是心情不错的缘故,他又多加了一句:“猴子,松鼠,吃。”

要是平常她问一句听见他答两句准的吃惊一下,这会满副心思都是橡子,便没大在意,只兴高采烈满目期待地望着男人道:“那正好,回头多带点回来,能带多少是多少。”

男人在眼前人仿佛溢彩的眸光中,慌忙点头,然后迅速转身跑了。

胡甜诧异的在身后喊道:“不用那么着急……”话音没落,人已经不见了。

胡俊傻愣愣地问:“大哥咋了?”

胡甜疑惑道:“大概去山上收这个了?”

胡俊一听赶忙追出去,边跑边喊:“大哥等等我!”

一转眼人都走了,留下胡甜喜滋滋地捧着一篮子橡子。

说实话,她觉得没有糖炒栗子好吃,但味也算不错,而且营养价值极高,现在食物不仅匮乏还糙的厉害,这可不是好东西么。

真是个幸运的小叮当啊。

胡甜在给人家的绰号前又默默加了个形容词,一点也没觉得两形象差距有多远。

橡子不能生食,人受不住。

搁现代需要深加工才好吃,这里没那条件,胡甜便按自己知道的法子弄。

去皮洗净切条,用盐水多漂洗几道去苦味,这一步要注意,苦味去尽了橡子的口感也会变差,因此要把握好,不可过度。

待处理好后,可水煮也可炒制,口味算不上好但很独特,微微带苦。

说实话做这个,胡甜也不是很有把握,等做好以后,自己尝了尝觉得一般。家里人比较给面子都说还行。最让胡甜担心的是男人吃的不好就不肯上山去捡橡子了,眼巴巴的看着他点头吃了不少才放下心来。

胡俊和胡秀就比较实在了,觉得这东西不如松籽香,不过这不妨碍他俩兜里揣一把跑村子里玩耍,有玩的好,也大方地分给他们吃。

村里的娃子们平日哪有什么零嘴,也没吃过胡甜炒的松籽,因此胡甜弄的这个橡子倒是意外在村里受欢迎。

没过几天,不仅吃过的小娃子喜欢,发现这东西好的大人们也找了各种由头来胡家串门,知道这是山上的野果做的,就顺便问问做法,自己也上山捡了做给娃子们添口吃的。

村里的娃子们对这事尤其热衷,一呼百应,整个村里都是“呼儿登山收橡实”的盛况。

只是这事少不得要麻烦胡家收留的“侄儿”带带路什么的,倒叫村里人对他的认可高了不少。

胡爹在周地主家打短工,叫周地主孙子主家少爷也算应该。

经他这么一说,胡甜就知道眼前人的身份了。

周地主的名气很大,家财万贯,在整个上阳县都排的上名号,他孙子周文彬更是不得了,年仅十八便于今年秋天过了乡试中了举人。前阵子消息传来周地主大喜过望,一下子舍出来好些米粮,附近村里赶得及道贺的,还得了喜钱。

不用说眼前这位定是名声在外的周文彬了,倒是人如其名,文质彬彬,姿仪不凡。

胡甜行了一礼,对方倒是没有丝毫的架子,还了一礼。有钱有势自身又有功名在身,却能对一贫家女子以礼相待,胡甜对他的评价一下子就高了,暗道怪不得这人名声这么好呢,也不全是会读书的原因。

周文彬自小家境富足,爱读书也爱游历听些奇人异事,他今个过来就是听说自家一个帮工村子里发生了奇事,说是村子里酬神的时候被山神赐了一只大虫腿,他一时好奇便寻这个帮工问了问,倒是没想到得了“神赐”的正是这个姓胡的帮工家的闺女。发现确有其事,便临时起意跟过来看看这“神迹”。

眼见天色不早了,辞了胡家人的茶水款待,直言道:“请恕在下冒昧前来,听闻姑娘自山神处赏得一根大虫后腿,这等奇事乃是头一次遇见,不知道可否让在下一看?”

这有啥不能的?胡甜欣然应允,而且一看到这个人,胡甜心里就有了处理这虎腿的主意。

这大虫腿拿回来也没人知道怎么处理,就在堂屋的桌子上搁着,周文彬一进屋就瞧见了,这会多问一句道明来由不过是礼节,得了主家人应允,便又走进了些细看。

话说他家阿爷库房里还有一张花斑虎皮,从前做生意得的,他小时候也没少看,但是正紧活的大虫他还没有机会见过,这会瞧见那兽腿上覆着的花斑皮毛,窥一斑而见全豹,料想却是真的大虫腿,可惜现在也只是一条腿而已,除了可以揣测出这只大虫多半凶多吉少之外,倒也没啥看头了。

要说,还有一点也可看出,这大虫腿毛色鲜亮,断口已无血迹,肉质看上去却十分紧绷,他从前听人说过虎肉大补,烹制好了也是一道美味,这条虎腿要是拿回去交给厨房估摸还不错。

且医书上有记:虎肉性甘酸,温补。有补脾胃,益气力,壮筋骨之效,于老人脾胃虚弱,恶心不欲饮食甚合。

周地主把周文彬当眼珠子一眼疼,周文彬对阿爷也是十分孝顺,见这虎腿肉质不错,便想弄些回去给阿爷调养身体。

这么一想,周文彬便问道:“不知二位打算如何处理这大虫腿?”

此话正中胡甜下怀。

她还正想着怎么才能让周家开口要这虎腿哩!

反正这虎腿在她这里很棘手,要是能给了周家顺便得些有用之物,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她正在琢磨呢,听见对方把话头一下子就递到了自己这里,忍不住眼睛一亮,眼中神采奕奕,显得人灵动鲜活,惹得周文彬也多看了两眼。

正待移开眼,却又见她面上硬挤出一丝苦恼道:“不瞒主家少爷,小女同家人正为这事愁哩,毕竟是山神,嗯,厚赐,小女一家福薄,不敢乱来,更不敢像那山鸡野猪一般烹了以填口腹。小女想着这山神赐的肉,需得那德高望重积善之家才好享用。”

灵动慧黠,周文彬心中给这丫头下了个评,觉得她有些意思。

这话一说,他就明白了。

要说德高望重积善之家就不得不提一提周地主家以及周家掌家之人周文彬的阿爷周大善人。

周家祖上曾有人入朝为官,但后续子弟读书没落,便回到祖籍上阳县做了儒商,早年周家人脉广博资产丰盈,家业发展的很是不错,奈何一直没有子弟能够读书有成令家族重回官场,周家人脉逐渐凋落,便不得不舍了许多产业一直安稳地固守在上阳县内,直到周文彬出生之后显出读书的天资周家这才重新看到希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