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上巳出游
“春日好, 天水蓝。姐姐先前在家的时候,每年上巳都去踏青,家里在城郊有个庄子,小时候好玩, 种了茶, 倒是每年都去采摘, 几年下来, 竟成了一个惯例,盛京气候不成茶,自然比不得山上云雾, 但亲手炒制, 亦有几分野趣。姐姐出嫁之时, 母亲还特意把庄子添成嫁妆, 但姐姐没要, 那庄子修的好, 说是留在家里, 下边的弟弟妹妹还能去玩耍, 她想去也能去。”明煦笑道:“春日风光好,又逢佳节, 不若出去转转?玉儿来京多年, 怕是还没仔细瞧过京里景色?”
黛玉点点头:“外祖母家里的姐姐妹妹们都不怎么出门, 我先前还以为京里的姑娘大多矜持内敛, 后来见了明姐姐,才知道各家规矩不同,先前在扬州的时候, 也是常出去的。”
“该改叫姐姐了。”明煦笑道:“那就这般说定了,后日一同去踏青采草, 鹿鸣寺后山有一处温泉池,说是祛邪洗厄,在京中颇负盛名,不知届时可有幸一游。”
既然是网红地,又是上巳节,到时候怕是人满为患。
春日游,黛玉也很是期待,荣国府的大观园建的奇巧,可谓是移了山水进园林,但到底不是真的山水之间,少了那份自然风光,看久了也觉无趣。
“出行的话,可是要备些什么?”黛玉忽然意思到身份的转变,先前在贾府,都是二嫂子在管着府上车马出行,如今自己身为明家长媳…,想到自己要向凤姐儿那般,黛玉不知觉的蹙眉。
“就我们两个,要备些什么?”明煦轻笑,“叫长安看着就行,我自小就是他跟着,身边事物一应是他打点,是咱们院子里的总管事儿的,玉儿以后有什么,也只管吩咐他。”明煦说着一顿:“说起这个,因着结婚,院子大改,再叫先前的院牌不妥,玉儿不妨想上一个?”
黛玉对他跳跃的思维已经稍稍习惯,按着自己的说:“我当年离家带了不少人,都是父亲留下的,自不能留在贾府,如今一应带来了,算作陪嫁,如今得重新安排,算起来跟院子里的多有重合,承景怎么看?”
除了丫头,婆子,还带的有厨子,医师,这些明煦也有,倒不好安排,而且按照爹爹当年的安排,除了放还回去的,还有许多家仆,自愿继续服务林家,如今都在林家在京的宅子里安置着,也都是陪嫁,只算作黛玉的私人财产势力。
身后的紫鹃听了暗暗着急,这话有点试探管家之权的意思,难免叫人多想,姑娘初来乍到,还是徐徐图之。
“我院子里清净,现有的这些人是母亲为了迎新妇准备的,都是按例给的,如今与玉儿带的人一起充作内院,玉儿你瞧着安排就好。”明煦沉吟道:“小厨房倒是原来的老人儿,不过也就一个师傅带个徒弟,如今奶奶进门,份例上也该算作两个人,只管安排进去就是。”
男主外女主内,虽然只是一个院子,也该各司其职。
明煦院子里小厨房是早早便有的,这是起因他的癖好,他不吃冷食,若是下边人从膳房提饭回来,送到已经温了,大家规矩,讲究养生调和,饭食不仅不咸不淡,也不计较不冷不热,只要不凉就好。明煦偏不满意,在江南还好,宅院小巧,离膳房也近,吃刚出锅的食物并不难,在京城,宋氏也不计较合不合规矩了,直接建了个小厨房,如今黛玉进门,便宜的不止一人。
“你先休息,好了就见见院子里的人,立立规矩,左右之后都是你管的,也给他们说说主子忌讳偏好。”明煦如此道:“玉儿先管好我们的院子练练手,之后或许母亲还会教你管家理事。”
他也不清楚母亲在管家权上的想法,不好下定论,但是这事儿不好晚辈先提出来,走一步看一步吧。
黛玉点点头,对这种事儿有心理准备,也没说出什么不妥当的话。她并非妄自菲薄之人,这门亲事也是明候与父亲商定的。在其位谋其政,她自幼心智不输男儿,不过客居贾家,不好表现罢了,能力却是不输的。
“园林初日静无风,雾凇花开处处同。我回来时瞧见屋脊处竟还有未化的雾凇,冬日里必是极惊艳的,院子便唤作静淞如何?”黛玉略一沉吟,抬头问道。
“静淞园么?”明煦理解了黛玉的意思,院子修缮的时候他花费了不少精力,出来的成果还真有些北国江南的味道,不是说气候上,而是在北方建筑风格上揉入了江南水乡的影子。
“名字极好,不若玉儿给静淞园把字题了吧?”明煦笑道。
“既是挂在院门上,还是探花郎写得好,说不得拿出去还能卖个价钱,比起我等无名之人,想来还是有人要的。”黛玉眨眨眼,玩笑道。
“说起这个”明煦摸摸下巴,“当年游学意外流落彭城,为筹返乡路费,还真卖出去过几幅字画,若是那些人关注今年科举,该是升了不少值。”当然,前提是购画人知道梦蝶客就是新科探花明煦。
“这个倒是没说过,是怎么样的故事?”黛玉有些好奇,这些年明煦与她保持通信,是故游学的事儿也知道不少,但显然没有这一遭。
明煦便简单说了两句,轻描淡写,当年几分惊险的经历已经化作口中的趣事。
“你竟还学贾诩肃候退贼?”黛玉掩唇而笑,不客气道:“你书读的不少,纸上谈兵的道理不懂么?”名人轶事听听便罢了,哪有学来用的,不怕画虎类犬。
明煦轻咳一声,路遇劫匪扯虎皮做大旗不是很正常的操作吗,不过当时恰巧不好用罢了。“正午将近,玉儿想吃什么?叫厨房里的给新奶奶表现表现。”
“早膳方用过两个时辰。”黛玉眉头微皱,会不会太早了些。
“我这里一向是一日三餐的,玉儿以后跟我过,还是要早些适应的好。”明煦捏了捏黛玉的手掌,太瘦了。“当然,为公平言,玉儿有什么规矩,也与我说,我亦该随你。”
“先时不觉,你规矩如此多,道理亦孤僻。”黛玉笑道:“我还想不起什么规矩,不妨先赊给你,日后有了,再说不迟。”
明煦自然点头应是。
确实如明煦所说,新奶奶入府,又听说是荣国府出来的,厨房里是下足了功夫,几碟清淡小菜做的回味无穷。
吃了饭,夫妻两个歇了午觉,精神足了,便让下人拜见,立了规矩,又沿着院子转了一圈,瞧瞧哪些该添置物件,哪里删减东西,闲散漫步,竟也闲话一下午。
晚间去宋氏处请安,落座后摆饭,黛玉看了看宋氏左右,起身欲侍奉饭食,明煦似无所觉。
“琬卿坐下。”宋氏摆摆手,温声道:“咱们家没这个规矩,底下丫头媳妇众多,哪里须得你劳动。我不知道你先前在家时的规矩,但在明家,我婆婆没叫我做这些,出嫁从夫,你也不必在我面前做这些。”
“谢母亲。”黛玉没有矫情,在明煦身边坐下了。
“不必拘束,你初来,若是不晓得规矩,跟着承景做就好,俗话说枕边教妻,跟着他,总不会错的。”宋氏随口道。
“母亲,府上有什么规矩,儿子也不怎么清楚。”明煦插话道。
“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宋氏嗔了他一眼。
于是无话。
回去的路上,明煦牵着黛玉的手,感受着春日夜风吹拂,开口道:“家里晨昏定省,每个人不定,我是长子,母亲偏宠,姐姐出嫁后,数我去的最多。若无意外,每日早上都去问安,晚间是偶尔过去。”明煦偏头看黛玉:“不过再过几日估计会进翰林院编修,届时早上是不及请安的,只有晚间过去,日后你便随我一起,早上我去翰林院点卯,你自个儿亦不必日日去,隔三差五去说说话就好,祖母性子慈悲,素不拘礼,与母亲寻常并不见。如此,想来母亲亦不会强求你。”
“那我隔一日去一次?”黛玉抬头询问道,心里并没有明煦那般轻松,祖母孙氏是继室,与宋氏名义上是婆媳,年纪上并没有差几岁,且明溯不是亲生子,孙氏自然不是很在意继子媳妇,与宋氏并没有相比之处。
“可”明煦摸了摸黛玉的头发,轻叹了口气:“以后多不比闺中轻松自在,辛苦玉儿了。”
黛玉摇摇头,世间女子皆如此,除非一辈子不嫁,可那显然是异想天开,不是明煦也会是别人,别人未必有这份体谅。
上巳节,京城。
明煦看着身侧的黛玉,笑的无奈:“玉儿,既是出来踏青,乘车无趣。”已经出城,不再禁止干道上跑马,往郊外出发的人不少,已有许多衣着明亮的少男少女骑马而过。
“可我并不会骑马。”黛玉坐在马车中,小心的撩起帘子往外看。
“我可以带你共骑。”
“不要。”
……
到了城郊的庄子上,明煦带着黛玉去瞧他幼时种下的茶树,采了茶叶准备回去炒制。庄子上景色怡人,是与城中宅子不同的风格。
地势平坦的园子里,明煦一手扶着黛玉,一手牵马,慢慢引导她骑。
“先在这里待上一会儿,待人渐多了,可以去落日原,听姐姐说,上巳出来的多会到哪里去,甚至有人在那里举行雅集,正经的曲水流觞,玉儿该是想去一观。”
“女子竟也能参加么?”黛玉小心的抓着缰绳,分出注意问道。
“自然,今日出游的女子不少于男子,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想来以潇湘妃子的诗才,必能叫他们心服口服,捶胸顿足。”
“这都是什么话!”黛玉扑哧一笑:“你怎么知道我诗社的雅号?”
“我想知道,就知道了。”明煦做掐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