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8 章
麟儿好聪明,简直能抵上个在宦海浮沉几十年的老臣。”
“父皇打算怎么办?”
“父皇的意思呀,把忠勤伯tiáo到内阁,孙课接替他做兵部尚书,襄国公到北疆,同时,让郑芳做他的助手。”
“哦,孩儿明白了,父皇真正属意的是郑芳,又怕人说他年轻资历浅,过上几年,把襄国公tiáo回来。”
“麟儿真聪明。”
“可是父皇,护国公父子个西疆,个北疆,这有些冒险。”
“过几年,把襄国公tiáo回来时,护国公也该回来了,他在西疆的副手林勇,忠良之后,有勇有谋,可以为朕守护西大门。”
“哦,父皇xiōng有成竹,嘻嘻,可是,谁接替襄国公呢?不能让西南就这样归了戚伯雄。”
“卫国公的儿子姜尚。朕会让他带走多数的西山大营军马,京城边上,怎么能囤积十数万人?好些大臣提议削减西山营军,朕刚好以此为由头。”
“父皇,这不好吧?西山大营谁来镇守?这可比西南更重要。”
“张新泉,他是父皇同学的父亲,是父皇手提拔上来的,忠诚可靠。”
“但能力不足。”
“京畿重地,要的首先是忠诚。”
“哦,父皇,孩儿受教。”
皇帝听儿子这样说,心里美滋滋的,燕然笑着喊他父子俩吃饭,皇帝都走到宴息室了,才想起什么,似笑非笑地对儿子道:“你小子,还学会拍父亲马pì了。”
“嘻嘻,父皇,你怎么说得那么难听?这是儿子在向你示好。”
“呵呵”皇帝笑,小家伙有些地方老练,有些还得继续学习。
“陛下,今天吃你最喜欢的清蒸鳜鱼,这可是活鱼现杀蒸出来的,特别鲜美呢。”燕然打断了父子对话,吃饭的时候,最好营造轻松些的气氛,这样才对大家的身心有益。
☆、第二百五十章 丢失贡品
卫国公府半夜叫太医,皇上早朝才接到信息,当即黑了脸,匆匆把事情布置了下,便散了朝,准备和并肩王前去探望。
刚好有太监过来传话,说是皇后请求出宫。
“告诉皇后,朕在这里等他们。”
虽然卫国公已经致休多年,这两年更是根本就不管国事,可有他在,皇帝的心里,就觉得有依靠,做事也淡定从容,游刃有余。
鼎新帝看到身边的并肩王,还不到五十岁,须发已经全白了。他少年历经磨难,年又国事缠身,尤其是没有个温暖幸福的家庭,并肩王的身体垮得很快,现在,就是在硬撑。
上世,并肩王的寿命,也就到明年,这世,像卫国公明远侯他们,都多活了几年,可他大概没有那么幸运。
皇帝觉得鼻子酸,连忙低下头去。
国公府和皇宫距离并不远,昔日天天见面,自从进了宫,燕然只有节日才能见到外公。
卫国公虚弱地躺在床上,当年炯炯有神地大眼,已经浑浊无光,他还想撑起身子,给皇帝行礼,被赵弘琛急忙阻止了:“老国公,你好好养病,朕让最好的太医给你看诊,用最好的药材给你tiáo养。”
卫国公笑了:“皇帝,不用了,老臣知道自己寿数已尽。老臣不难过。
这辈子,臣最骄傲的事儿,是除掉了梁炳辉,最幸运的事情,就是遇到陛下这样的好皇帝,老臣能亲眼看到咱昊天朝欣欣向荣,兴旺发达,如今就是要死了,也不觉得冤枉的。”
“外祖父”燕然下子没控制住,声音里带了哭腔。
“皇后莫哭,莫哭,人活七十古来稀,外祖父已经七十有二,很值得了。”他摆手屏退左右,十分郑重地看向皇帝,“皇上,西疆和北疆已经平安了十多年二十年,这已经是很少见的情况了,你要小心!”
“朕会小心的,老国公,你好好养病,有你在,朕就安心。”
卫国公十分感动,唏嘘了声,喘息了好几下才道:“西疆有护国公,可是北疆的元帅,咳咳,老了,皇帝要尽快安排接替的人,鞑子狼子野心,我们休养生息,他们也在磨刀霍霍。”
“老国公,放心吧,朕这就派人过去。”
上世,元帅孙课还算尽忠职守,虽然不时有将领告他贪腐,但边防却没有丝毫麻烦。眼看老国公不久于人世,皇帝暂时把tiáo动的事儿压了下来。
忠勤伯左等右等,皇后和皇帝跟没事人样,这天下朝,他叮咛夫人:“你再想办法进宫趟。”
忠勤伯夫人摇摇头:“听说卫国公不行了,皇后现在哪里还顾得上几匹锦缎。”
“卫国公的确不行了?”
“是,妾身已经派人送了些补品药材过去,有这些礼物,伯爷忙于公务,没去探看也能说得过去。”
“我怎么会不去探望?衣服就不换了,我这就去。”他十分欢喜地迈步往外走,“他可真能活,我心头这块石头,总算可以搬掉了。”
忠勤伯还没走出内宅,便有仆人过来报信:“卫国公府的人报丧来了。”
“这就”死了?忠勤伯忍住没有笑出来,声音低沉地吩咐了声,“请来人前厅喝茶,我这就过去。”
他站着想了会儿自己这些年的不易,喜悦的表情才被压下去。
卫国公去世,皇帝宣布休朝三日,祭祀这位于国有功的大忠臣。
并肩王上奏,请皇帝下旨,让卫国公的灵位进赵氏宗庙的武英殿,接受年次的皇帝亲自主持的大祭。
皇帝准奏。
除了开国功勋,这些年再也没有哪位大臣有这样的殊荣,而且,第任卫国公和他的孙子,双双配享太庙,姜家因此比别的勋贵高了不止个等级。
嘉佑帝才停灵二十七天,卫国公的葬礼,自然也不能太过隆重,他逝去后十天,也下葬了。
皇帝亲自主持仪式,皇后带着三个孩子出席葬礼,这在昊天朝,也是绝无仅有的。
看到母后如此悲痛,小宝麟直好言安慰,而且催促父亲尽快tiáo度人事,父子俩在宫里讨论朝廷大事,借此转移燕然的注意力。
卫国公的去世,提醒了皇帝,老臣的确都老了,他得提拔培养新的臣子。
“皇上,臣有三年次的科举考试,武将凋零的厉害,臣妾看你言语间,能用的大将实在太少了。”
鼎新帝苦了脸:“没有战事,的确不容易出人才。”
“武将固然是战场上打出来的,可也应该有这方面的培养体系,皇帝,这几年国事丰饶,何不建立军官学校?由国家出钱,从军队里选拔优秀士兵进行培养,然后,再把这些人分拨到全国的军,几年下来,何愁人手不足?”
皇帝连连点头:“好办法,好办法,皇后总有惊人之语。”
“我还没说完呢,军校的学员,就挑选士兵十分优秀的,训练学习两年,做低级军官,表现好的低级军官再挑优秀的出来,训练学习之后,做高级的军官,如此类推,最高级的军官学校,便由皇帝做校长,今后,全**队里的高级将领,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