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红楼]娶妻如玉 > 第44章

第44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林如海与族里关系缓合,不得不说是沈越劝说的功劳。他除了当日劝着林如海先向族里做个服软的姿态, 还说了将来万一林家有个什么事儿, 不指望着族里帮衬到什么,能牵制一下外人也是好的。

外人是谁, 林如海没问, 沈越也没明说。可林如海到底借着修坟之事,给族里添了些祭田, 又给族学里请了几位先生。虽没大包大揽学子们的费用,却独自出了几位先生一年的年例。

因此族里与他也渐渐走动了起来, 说不上亲密却比原来几乎不相往来强得多。沈老太太也从族里人来信中知道林如海为族中做的事儿, 对他的成见少了几分,心里想着要是能回姑苏一回,这辈子可以无憾,嘴上还说着:“一个小姑娘,她父母如何肯让她一个回姑苏。”

沈越道:“让母亲带她去, 先生与师母没有不放心的。”

沈老太太摇头:“老太爷哪儿能出京。”

不能出京?沈越心里又翻了一个个儿, 面上还是笑:“今日我看太爷的身子已经大好了, 等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必是可以成行。人说腰缠十万贯, 骑鹤下扬州。到时老太太多多带上银子,想用什么曾孙给您买回来,您只等着在船上享用就好。”

一席话说得沈老太太等人又笑,沈太太还说:“倒比在家的时侯话多了好些。这样才好, 日后不许日日板脸了。”

沈越嘴上应着, 心里却想着沈学士不好出京是为了什么。就听沈太太对他道:“去老爷书房吧, 定是等着你说你父亲任上的事儿。”

他巴不得这一句,伸手想接过还在沈老太太与沈太太手里的画册,却一本也没收回来,两位老人家都说:“我们且再看看。”沈越只好讪讪地收回手。

沈超要与他一起来到沈尚书的书房去,却被沈尚书直接赶回自己房里读书。沈越进门就发现沈信早在这里,向二人重新行过礼,得了让坐下的示意,沈越轻轻坐到下首并不开口,挺直的坐姿让沈尚书轻轻点了点头:“即是中了秀才,后头有什么打算?”

沈越不信沈尚书不知道自己要去国子监念书,不过还是自己一一回过,再等着听下一步的指示。就听沈尚书缓缓道:“林家对你也算尽心,日后要对人家的女孩好些。”

何止是尽心,想想下午送到自己房里的书箱,沈越还是没把最底下压着林家家底的事儿说出来。沈尚书那头已经开口:“京里并不太平,本不是你进京的好时机。不过江南怕是更乱,倒不如京里人还有些惧怕,因此你父亲说让你进国子监我也同意了。”

“回京不要随意在外走动,到国子监不可妄自尊大,学业不可荒废,不可胡乱交友,都记下了?”沈尚书的话一句比一句严厉,沈越早站起来,等他说完才躬身表示自己都听进去了。

对这个离了自己几年的孙子,沈尚书的印象更多的停留在沈任的信中,知道他多有离经叛道之语。可这次一见,又觉得次子说得过了,分明是一个上进的好孩子。也许是在自己面前装的?沈尚书抬抬下巴,让长子考校孙子的学问:察其言观其行,观行时日尚短,言语间总能察觉一二。

一问才知,沈越的基础打得极实,以他现在的水平,考举人可能还差点,可秀才一定是自己实打实考中的。这就不错,把书读得这样扎实也得花大力气,何况他还习了画,上次的折枝花卉沈尚书也看过了,听闻字也写是已见筋骨,也得下番功夫。

下功夫就得有时间,时间用在读书习字画画上,能有什么精力离经叛道?沈尚书觉得自己次子关心则乱了。就是沈信也笑:“书读得不错,别看开蒙得晚,我看比超儿还强些。”

沈尚书微微点头:“超儿跟着七皇子,外物上用心多分了心神。我看跟着你办事也算明白。对了,越儿明日还该去你外祖家。”

沈越趁机道:“师母还给荣国府带了东西。”

听到荣国府三字沈尚书微微收拢眉头:“也罢了,那府的人眼大心空,送了东西就回来。”沈越自是应下,又说起刚才在沈老太太房里,老太太想姑苏老家的话。

沈尚书微微摇头:“按说老太太有这个念想,自然该奉着她老人家回南。只现在太爷一时离不得京,且看吧。”

沈越一笑:“我看着太爷的身子也算大好了。”

沈尚书看他一眼,徐徐道:“你知道什么,太爷虽然致仕了,可圣人也赏了太师的荣衔。圣人偶然想起,还要请他老人家进宫下棋。”就是这几个月请的次数太多,有心人已经异动频频,不得不对外说病重。

沈越便知此中大有故事,却也不好多问,见沈尚书再没别话,站在那里默默发呆。沈尚书与沈信两个都端茶自饮,如房中再无此子一般。

半个时辰过去,屋子里还是寂静如初,沈越耐性最好,站立的身子即没摇晃也没塌下去,沈尚书才对他挥了挥手:“时候不早了,回去歇着吧。你在扬州怕是懒散些,明日别忘了给太爷与老太太请安。”

沈越笑着答应:“是。”向祖父与伯父再躬身,自己轻轻出了书房,走路平稳有力,并未因刚才久坐腿麻脚软。

“二弟教导得好。”沈信向着自己父亲夸兄弟。

“哪儿是他教得好,听说这孩子每日长在林如海府里。”沈尚书不给远在扬州的二儿子粉饰。

沈信听了还是笑:“不管是谁教的,越儿都是沈家子弟。这几年林如海用心了。”江南局势一日紧似一日,盐商们并不安静,林如海还能将越儿教得这样好,不是实心当成自家子弟,谁耐烦下这样的功夫。

沈尚书也点头:“难为他了。给你弟弟写信时多说说京中现在的局势,嘱咐他们小心些吧。让妥当的人快快送去。这孩子回来得不大是时候,他又要去国子监督,说不得就有小人要试探一二。”沈学士病重的消息放了出去,二房一人不回来又说不过去:“让你媳妇多照应些。”

这头沈越已经回到了西侧院,就着圆月也能看出临院门的两棵丁香长大了好些,可见留下看院子的人还算精心。回来却不就睡,而是自己磨墨给沈任写起信来。

第二日不到卯时沈越便起了身,到沈太太正院一问守门的婆子才知道,沈尚书昨夜宿在书房,又急急地赶到书房,正好沈尚书在沈信的服侍下要上轿,见他过来眼里有些笑意:“你只给老太太与太爷请安便好。我日日早朝,你哪里送得过来。”

沈越面上还是谦恭的笑:“孙子久没在老爷跟前尽孝,自然要殷勤些。”说得沈信都笑了:“你只好生读书就是给老爷尽孝了。何况正是长身子贪睡的时候,明日不必早起。”沈越这才应下,到底送轿子出了侧门,自己才慢慢再回去补觉。

今天是他回来的第二天,当然要殷勤再殷勤。就算自己是沈尚书的孙子,可也是离开几年没有眼前长大的孙子,不好好刷刷好感,日后如何能得到更多的消息?指望着奴才们打听的那点儿,总不如沈尚书这里第一手来得真实不走样。

补觉也不过是浅睡大半个时辰,沈越先出现在正院,沈太太已经梳洗完了,见他过来又笑:“听说今日送老爷上朝了?明日不必如此。这一宿怕都想着早起的事儿没睡好吧,吃了早饭再睡一会儿。”

说完又让丫头拿过一个盒子来:“想来你也要让人送信回去,这里头是我年轻时戴的几样东西,让人一并捎给玉儿吧。”

见沈越不信地抬头,沈太太轻拍了他一下:“怎么,我做祖母的不该赏她东西?”

沈越忙向沈太太谢赏:“该倒是该,只是赏得早了些。”怎么一下子想起赏东西来了,几张画的威力真有这么大不成?以前年节的时候京里只送二房自己的东西,然后由着沈任自己与林家往来,并没给林家送过节礼。

沈太太再拍他一下:“以前我又不知道是这么可人疼的孙媳妇。”说完自己也笑:“看着她与你母亲处得好,什么时候我能见着呢?”

沈越借机道:“昨天大哥还说她不日就要上京呢,我知道大哥是在逗我。”

沈太太眼神就是一暗,可还是对沈越道:“你大哥说话嘴没个把门的,不过是逗你呢。”说完就带着赶来的刘氏与沈越一起去给老太太请安。

究竟是为了什么?沈越心里越来越不踏实,难道京中人人都不看好林如海,觉得他近期要出事情无法照顾妻儿,只能让她们千里迢迢地回京到荣国府寻求庇护?

不觉已经到了晚晖院,沈老太太早坐在那里等着,见大家来了没有不高兴的,对沈越更是亲切:“怎么不多睡一会儿?可怜见的,坐了那么长时间的船。”

沈太太有意给孙子添好,说了沈越今早还送沈尚书上朝的事儿,更让老太太欢喜:“把我要赏他的东西拿来。”就有大丫头笑盈盈地捧了个盒子出来。

沈越自己凑趣:“刚才太太已经赏过,老太太再赏可就是拿了双份了。”

沈老太太不在意:“你太太是赏你的,我是赏玉儿的。就是不知道她会不会画,若是会的话让她不时把江南的景致画给我才好。”

沈越听老太太问起黛玉会不会画,忙道:“教导我的李先生本来说要跟我回京,临走又要留在庄子里,说是不愿意离了那几盆花。玉儿也跟着学了些,只是不如我画得好。”

老太太与沈太太都指着骂他不知羞,黛玉比他小了四岁,现在还只是五岁的孩子,也好意思说自己比黛玉画得好。

黛玉五岁。沈越心里终于知道大家不说明的情况是什么了。原著里黛玉六岁进京,虽然一进荣国府的时候曹大大的外貌描写怎么看都不是一个六岁女孩,可她上船离开扬州的时候确定是贾敏已逝六岁无疑。

一些红学家研究认为,贾敏之死是林如海政敌为了打击他做的手脚,先让他没了子嗣,传说中夫妻情深的贾敏直接绝望至死,林如海只剩下一个女儿,顶不得门户延不得血脉,如何还能安心理事?正因为他不能安心理事,估计会使盐政和暗中的差事都出现纰漏,于是太上皇对林如海起了疑心,直接让他成了弃子,由着他独自一人支撑在盐政上,直到油尽灯枯。

这下林如海一定要让沈越带着林家最主要的家底进京也就好理解了,林如海分明已经知道了江南的乱相,所以才毫不犹豫地把东西交给自己,只为自己的儿女留一条后路。还是那句话,宽哥儿太小了,别说守住那些东西,就是自保都难。

林如海一家在扬州有危险,这是沈越刚回京第二天就得出的结论。等着他去给沈学士请安,从沈学士那里隐隐听出圣人有择储之意,就更坚定了这个结论。

因此在去外祖家之前,沈越先让马车送自己去了林家在京中的老宅。老宅有人守着,这守着的人早早得了林如海的信,让他们听命于沈越,所以对沈越要求自己快些把书信送回扬州的要求,一点儿也不觉得突兀,而是答应下午就让人出发。

光是送信有什么用呢,沈越心里还是忧心如焚,到了房家又不能把忧心挂在脸上,对着外祖母还得赔笑脸。他外祖父这一代的官职不高,只是礼部左侍郎,可是曾外祖与沈学士一样,是做过大学士的人。只是没有沈学士长命,没等着儿子起来就撒手西去,所以房家显得不如沈家显贵。

可底蕴还在,他的三个舅舅都有了官职,几个比沈越大的表兄也都进了学,也有两个正在国子监里读书,要重新站到权利顶峰可能不容易,可在京里也没有人敢小瞧就是了。

一见沈越,房太太先哭了:“你母亲一走几年,不知道再回京时还能不能见上一面。”

沈越只好劝她别伤心,说她身子还硬朗,两人定有相见之日。又说沈任在知州任上已经做了快四年,也到了进京述职的时候,说不定房氏年底也跟着回来了。最后又拿出自己从沈老太太手里好不容易要回来的画册,给房太太看女儿现在生活得不错。

“画得真好。”房太太看了满意,恨不得自己留下:“我看你将来比你表哥们有出息,他们读书都读傻了,哪儿有你这样的本事。”

沈越心想幸亏表哥们都去念书不在家,要不自己说不定直接就得罪了人。面上还是笑微微:“我是不务正业,读书坐不住。”

房太太不认同这话:“不务正业还小小年纪考了秀才,马上又去国子监念书,要是务了正业,更把他们比下去了。”

沈越更没法儿接话,只好对着舅母们讪讪的笑。舅母们对已经中了秀才的外甥笑得周到,小姑子是太太的心尖子,外甥就是小心尖子,何必得罪。最主要的是人家用又不指着自己家吃饭,沈家权势不坠,能交好更要交好。

做官的人白天不会在家,沈越以自己新归为由,吃了午饭就回了府里,一点一点理顺自己让几个小厮们出去探听和消息:

现在京里人人都知道大皇子与三皇子、五皇子斗得不亦乐乎,三个皇子身后各有人马支持,今天你参我的人,明天你的人就会被参。这还是文官们,大皇子主要的势力是在军中,听说京营还有护卫营里都是他的人。

沈越听了不知道该说什么,原来他还只担心大皇子狗急跳墙,昨日的信也只让林如海与沈任防备大皇子下黑手——时总督与杨森已经是摆明车马站在了大皇子一队,林如海不肯交出盐政的利益,就算统属不同人家暗里也算计了他。沈任更是杨森的下官,容易让人甩锅。

现在又出现了三皇子与五皇子,京里可不就人人自危起来。站队的担心自己站错了队,没站队的担心将来被人清算。相对来说站了队的人家还好些,自己投注总有三分之一的希望得从龙之功,没站队的才更战战兢兢。

沈家与房家都没站队。所以沈学士只能病,而房家,沈越摇头,现在外祖父连病也不敢,就和林如海一样,后代没有起来的时候,身为家主只好自己站到风口浪尖前,试图为身后的妻小挡一挡风浪。

再次磨墨写信,又让双喜送到林府去,由留下的老管家遣人再送回扬州。他不怕老管家觉得自己太麻烦,那个老和家上午给他的印象极好,是个一心为了主子的忠仆。

至于这样的忠仆为何在原著里连现身都没有机会,沈越心里也有数。就看林如海急急忙忙把黛玉送进京里,就知道他在扬州已经快撑不下去了,送黛玉进京只是为她找条活路。就连黛玉自己也未必没觉察到一二,要不才六岁的孩子,再怎么到了陌生的地方,也不至于如惊弓之鸟一样步步小心时时在意。

自己内里是成人的芯子还觉得沉重,一个六岁的敏感的孩子,可不就是吓着了?说不定林如海为了让黛玉同意进京,也会向她透露一二,为了让黛玉行事谨慎些。

林如海不会告诉黛玉自己家里在京中还有后手,只会告诉她只有好生呆在外祖家里,才能保命。要不黛玉和史湘云似的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就要回老宅去,后手还算什么后手?!至于到最后为何林老管家都没出现,沈越觉得应该跟林如海突然死去或是与贾琏跟着回扬州,没来得及交待有极大的关系。

“太爷请二公子过去说话。”有丫头在外头通报。

沈越应了一声:“打水来。”才有丫头小心捧了水盆进屋,由着沈越自己洗手,再小心地把水盆端出去。现在院子里有两个二等的丫头,是今天上午刘氏给配上的。因为西侧院算是内宅,他的小厮们不好进来,就是去沈老太太与沈太太那里传话也不好让小厮们去,那两个院子里丫头们更多。

因此沈越没有拒绝,加之刘氏也算知道沈越的性子,送过来的两个丫头都已经十三四岁,份例也都是二等。这样比小主子大了几岁的丫头,服侍已经上手而不至把心思用到引诱小主子身上,是刘氏的体贴处,沈越知她这个情。

沈学士看上去精神不错,自己拿着本书,戴着老花镜看得入神。沈越进屋也不惊动,还是那么静静地站着等吩咐。其实他有时心里也吐槽,这些长辈试小辈是不是沉稳总是千篇一律,也不知道换个法子,可面上并不显出不耐烦。

一刻的工夫很快过去,沈学士突然来了一句:“可能把我刚才的神态画上来?”

沈越并不打包票:“太爷挑灯夜读,是曾孙的锴模。刚才曾孙看太爷读得认真,心里更是钦敬不已,倒没细看太爷的形容。”

“油嘴。”沈学士让曾孙拍得心情更好一分:“回去画吧,也不必太急。若是觉得没看清,这几日随时来看就是。”说着声音渐低:“你画得真些,将来也有些念想。”

“曾孙要驳太爷的回。”沈越一句话脱口而出:“曾孙画太爷,只是倾慕太爷学富五车还读书不辍,实在是儿孙们该时时学习的榜样,是为了激励自己,不是为了留什么念想。”

这孩子太过敏锐,沈学士看着沈越轻摇了下头:“依你。”想想又道:“国子监祭酒是我门生的门生,还算有些香火情份,你去了不必太过拘束。罢了,也不急这一两日,等你大伯哪日闲了让他送你去吧。”

沈越谢过沈学士的关心,又说些自己读书不大明白的地方,引得老爷子给他讲了半个时辰,才放人回院里安歇。

次日沈越就没有送沈尚书上朝——殷勤的态度已经摆过,又是自己至亲的祖父,再殷勤就让人觉得虚假了——他今日还有别事,陪着沈太太用了饭,就向沈太太为禀明:“师母让孙子捎了东西回来,也不好总是放在家里。昨日已经让人向荣国府递了帖子,今日孙子就送过去。”

沈太太虽然还是不喜自己孙子与荣国府有太多接触,可受人之托终人之事。何况沈越与黛玉的亲事已定,那府也算是转着弯的亲戚。听沈越这几日的言语,贾敏这几年对孙子不错,就是看贾敏的面子上,也不能只让下人把东西送过去。

“去吧,快去快回。你已经这么大了,那府里的姑娘们不少,进了二门给他们老太太请了安就回来吧。”沈太太通终于还是说了这么一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